[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漏缆安装打孔的冲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02490.6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80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轨知道(重庆)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16 | 分类号: | B23B45/16;B23B45/14;B23B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焦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两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装 打孔 冲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漏缆安装打孔的冲击装置,涉及工程器械领域。该冲击装置包括:冲击钻组件、连接件、滑台和控制器,滑台包括滑轨、外接座和驱动单元;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设置在第一安装本体上的多个环形设计的第一卡合件,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本体和与第一卡合件对应个数的第二卡合件;冲击钻组件的电控线路分别与第一卡合件连接,第二卡合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安装本体与第一安装本体连接时,第一卡合件均与第二卡合件卡接。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漏缆施工环节打孔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无法根据隧道壁或桥梁壁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调节打孔深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漏缆安装打孔的冲击装置。
背景技术
漏缆一般指漏泄同轴电缆,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隧道内安装漏缆需要在工人在隧道壁的特定高度上打孔,插设漏缆卡具;在打孔时,需要支起手脚架后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打孔,打孔后需要将漏缆卡具插入并固定在孔内;采用机械设备打孔时,机械设备通常会架设在轨道上。在对隧道壁打孔时,由于机械臂环境限制,一般不会采用机械臂支撑打孔设备;使用机械设备在隧道或桥梁打孔时,隧道壁或桥梁壁与轨道的距离不固定,需要调整冲击钻伸出的距离,施工环节打孔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无法根据隧道壁或桥梁壁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调节打孔深度。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漏缆安装打孔的冲击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漏缆施工环节打孔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无法根据隧道壁或桥梁壁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调节打孔深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漏缆安装打孔的冲击装置,包括:冲击钻组件、连接件、滑台和控制器,滑台包括滑轨、外接座和驱动单元;
其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设置在第一安装本体上的多个环形设计的第一卡合件,第一安装本体与滑轨滑动连接,滑轨与外接座连接,外接座与外接打孔设备连接;
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本体和与第一卡合件对应个数的第二卡合件,第二卡合件环形设置在第二安装本体上,第二安装本体与冲击钻组件连接;冲击钻组件的电控线路分别与第一卡合件连接,第二卡合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安装本体与第一安装本体连接时,第一卡合件均与第二卡合件卡接,控制器通过多组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配合与冲击钻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第二卡合件包括弹性电导头、外置卡头和第二限位头,第二限位头、弹性电导头和外置卡头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本体上,弹性电导头和外置卡头环绕设置在第二限位头的外周,且弹性电导头与外置卡头相对设置,第一卡合件卡合于第二卡合件与外置卡头之间。
优选地,第一卡合件开设有与弹性电导头对应的电导口和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头匹配的限位孔,第一卡合件朝向第二限位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头;第二安装本体与第一安装本体连接时,第二限位头设于限位孔内并限位,电导口与弹性电导头贴合并导通,外置卡头与限位孔卡接。
优选地,第二限位头包括限位壁、限位螺母和限位抵持头,限位壁与第一安装本体连接,限位壁开设有调节螺纹孔,限位螺母设于调节螺孔内,限位抵持头设于限位螺母靠近弹性电导头的一端。
优选地,限位抵持头设置有柔性抵持凸起,第二安装本体与第一安装本体连接时,柔性抵持凸起的外表面与限位孔贴合。
优选地,第二限位头还包括防水卡头,防水卡头设于调节螺纹孔内并套设于限位螺母的外周。
优选地,第一卡合件为三组,且三组第一卡合件环形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轨知道(重庆)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轨知道(重庆)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24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动化冷却输送平台
- 下一篇:一种消防管道丝接专用密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