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叶及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99897.8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2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敏;王师;邵玉江;卢威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9/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175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式单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叶及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外混式结构将介质排入泵体内的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并完成自吸所存在的缺点:泵体体积偏大、整机不协调、成本较高、效率偏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轴筒、回流筒、导叶盖板和导叶套筒,所述轴筒贯穿所述导叶盖板和导叶套筒的中部,所述导叶盖板上设置两个排气口和一个回流口,所述导叶套筒上设置一个出液口,所述导叶套筒中具有气液分离室,所述回流口和出液口分别为所述回流筒的两端的开口,所述回流筒的内腔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室连通。其效果:在导叶上形成气、液分离室,有利于减少泵体体积,使整机更为协同,降低成本,提高自吸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叶及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尤其涉及一种导叶及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式单级自吸泵包括蜗壳式泵体和设置在蜗壳式泵体内的叶轮,这种自吸泵的自吸方式是蜗壳式泵体内包含气、液分离室的结构,液体通过泵体上的入口进入通过叶轮的外混式结构将介质排入泵体内的气、液分离室实现气、液分离并实现自吸,这种自吸泵的缺点是泵体体积偏大、整机不协调、成本较高、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导叶及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在导叶上形成气、液分离室,有利于减少泵体体积,使整机更为协同,降低成本,提高自吸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导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筒、回流筒、导叶盖板和导叶套筒,所述轴筒贯穿所述导叶盖板和导叶套筒的中部,所述导叶盖板上设置两个排气口和一个回流口,所述导叶套筒上设置一个出液口,所述导叶套筒中具有气液分离室,所述回流口和出液口分别为所述回流筒的两端的开口,所述回流筒的内腔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室连通。在导叶上形成气、液分离室,有利于减少泵体体积,使自吸泵整机更为协同,降低成本,提高自吸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导叶盖板背离所述导叶套筒的敞口端设置,所述导叶盖板和所述导叶套筒间隔设置,所述导叶盖板和所述导叶套筒之间的间隔形成气体容纳室,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气体容纳室。
所述回流筒设置在靠近所述导叶盖板的边沿和所述导叶套筒的边沿的位置。
所述回流筒与所述排气口背离设置。
所述导叶套筒的侧壁为两道涡流导向壁,两道所述涡流导向壁形成周向包围结构,两道所述涡流导向壁对应的两端包围分别形成出气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出液通道周向设置,两道所述涡流导向壁在所述出液通道的尾端接合。
所述出气通道周向设置,所述出液通道分隔两道所述涡流导向壁的对应部位。
所述导叶盖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止转凸起,所述止转凸起设置在所述回流筒对应部位,和/或所述导叶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止转筋条,所述止转筋条设置在所述排气口的对应部位,也与出气通道的对应设置。
所述轴筒、回流筒、导叶盖板和导叶套筒为一体结构。
一种离心式单级自吸泵,包括泵壳体,设置在所述泵壳体内的叶轮,与所述叶轮配合的导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为上述的一种导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导叶上形成气、液分离室,有利于减少泵体体积,使整机更为协同,降低成本,提高自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导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导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99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型铁氟龙电缆
- 下一篇:一种风机壳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