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67687.0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6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蔡育池;付鹏程;董晓欢;李浩杰;吴东亮;徐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储备粮厦门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A01F25/22;A01M17/00;A01M13/00;A23B9/20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郭涵炜 |
地址: | 361012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仓储 粮用气柱 气囊 缓释气调 系统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包括浅圆仓以及充氮气柱气囊,所述充氮气柱气囊设置在所述浅圆仓内,所述充氮气柱气囊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氮气源。通过对充氮气柱气囊填充氮气变大后能够排出浅圆仓内的一部分空气,再向浅圆仓内的粮堆通入氮气,使得浅圆仓内的剩余空气全部排出并充满一定浓度的氮气,提高了氮氧置换效率,后续通过缓慢释放充氮气柱气囊内的氮气对浅圆仓进行氮气补充,抵消浅圆仓内外氧气交换导致的氮气浓度衰减,能够提高对浅圆仓内氧气浓度较高部位害虫的防治效果,确保浅圆仓内的杀虫效果好,储粮效果好,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劳动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气调绿色储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日益重视,对高品质、无污染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且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对粮油储藏过程中熏蒸剂的使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因此,现有的储粮过程开始采用气调储粮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人工调整储粮仓房内的空气成分,产生缺氧或无氧,阻止有害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达到控制虫害的孳生和蔓延、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及生理代谢强度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的目的。
气调储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降氧、加氮或二氧化碳、化学除氧剂。气调储粮是指人为地改变正常大气的气体成分或调节原有气体的配比,将一定得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维持一定得时间,从而达到杀虫抑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粮食储藏技术。
浅圆仓是指仓壁高度与内径之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其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抗震能力强,密闭性能好,易于机械化,有利于实施粮食“四散”(散装、散卸、散运、散储)技术,加速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但是,由于浅圆仓直径大、粮堆高、仓容量大,也给储粮技术的使用和储粮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季节变换,仓内外温度、气流严重影响仓内的储粮的稳定。
经过几年充氮气调储粮的试验摸索发现,由于浅圆仓粮堆体积较大,仓体为刚性结构,仓房内部气体容易受外界温度和气压的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现象,造成仓内压力无法有效缓冲,仓内气调交换,导致充氮期间,工艺孔洞及大门口等部位氮气浓度衰减快,死角氧浓度升高,无法达到杀虫的低氧维持时间要求。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浅圆仓内存在首次充气氮氧置换效率低、充气时间长、成本较高,氮气浓度衰减较快,维持氮气浓度需要补气,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成本,以及氧气浓度较高的部位害虫防治不彻底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以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缺陷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浅圆仓储粮用气柱气囊缓释气调系统,包括浅圆仓以及充氮气柱气囊,所述充氮气柱气囊设置在所述浅圆仓内,所述充氮气柱气囊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氮气源。
通过对充氮气柱气囊填充氮气变大后能够排出浅圆仓内的一部分空气,再向浅圆仓内的粮堆通入氮气,使得浅圆仓内的剩余空气全部排出并充满一定浓度的氮气,提高了氮氧置换效率,后续通过缓慢释放充氮气柱气囊内的氮气对浅圆仓进行氮气补充,抵消浅圆仓内外氧气交换导致的氮气浓度衰减,使得浅圆仓内能够维持一定的氮气浓度,从而保证浅圆仓内不存在氮气浓度死角,能够提高对浅圆仓内氧气浓度较高部位害虫的防治效果,确保浅圆仓内的杀虫效果好,储粮效果好,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劳动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氮气柱气囊设置为两个及以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氮气柱气囊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充氮气柱气囊设置为两个。每组设置两个充氮气柱气囊,确保对浅圆仓的补气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储备粮厦门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央储备粮厦门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67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