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应力轧机传动端远辊身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62423.6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2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科;云胜奇;师友荣;杨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00 | 分类号: | B21B31/00;B21B31/02;B21B31/07;F16J15/447;F16J15/32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7154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轧机 传动 端远辊身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传动端远辊身密封装置,辊身通过轴承座上的轴承设在辊箱中,所述辊身辊颈密封套设迷宫端盖,骨架油封设在迷宫端盖内侧的凹槽内,并密封套设在辊身辊颈,骨架油封的密封唇口向外。结构简单合理,不仅有效的防止杂质,杂物、冷却水进入轴承内腔,而且能保证轧机轴承座内腔的润滑质量。同时降低人员更换密封的劳动强度,降低轧机轴承因为外力摩擦或者缺油引起的烧轴承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技术装备领域,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远辊身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轧机远辊身密封系统是轧机装配保证轴承座内腔润滑充足的必要条件。目前远辊身密封大都采用将骨架油封安装在浮动环7上且唇口朝外,浮动环外面采用挡圈压紧浮动环7(见图2)。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构件较多,更换密封件时所用时间较长,人员劳动强度大;装配时,需要时间长,同时杂质、杂物、冷却水容易通过浮动环与轧辊辊颈进入轴承内腔,造成油品污染,润滑不良,发生烧轴承事故。因此对密封系统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应力轧机远辊身密封装置,以解决目前轧机密封更换困难、更换时间长、密封效果不佳、存在生产事故隐患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短应力轧机传动端远辊身密封装置,包括辊身和辊箱,所述的辊身通过轴承支撑设置在辊箱中;
所述辊身伸出辊箱的辊颈上密封套设有迷宫端盖,且迷宫端盖的一侧密封嵌入设置在辊箱的端部;在所述的迷宫端盖与辊身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密封的橡胶挡圈;
还包括有骨架油封,骨架油封也密封套设在所述的辊颈上,且所述的骨架油封设置在所述迷宫端盖嵌入辊箱的一侧设有的油封安装腔内,所述骨架油封的密封唇口朝向所述的辊箱。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端盖上开设螺纹孔,辊箱外端也开设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和螺纹孔将所述的迷宫端盖与辊箱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辊箱上开设用于嵌入迷宫端盖的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迷宫端盖与辊身之间设有两个橡胶挡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轧机传动端远辊身密封改造后,减少了装配备件,结构简单合理,不仅有效的防止杂质,杂物、冷却水进入轴承内腔,而且能保证轧机轴承座内腔的润滑质量,同时降低人员更换密封的劳动强度,降低轧机轴承因为外力摩擦或者缺油引起的烧轴承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改进前密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身,2-辊箱,3-迷宫端盖,4-骨架密封,5-橡胶挡圈,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由于现有技术中冷却水容易通过浮动环与轧辊辊颈进入轴承内腔,造成油品污染,润滑不良,发生烧轴承事故,故本实用新型对具有浮动环的短应力轧机传动端远辊身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并提供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624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香薰加湿器
- 下一篇:一种伸缩式的羽毛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