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7931.5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魏丹;张士芳;郭媛;李海军;朱世兵;杨轶华;李虹;刘晓佳;王晓航;杨立宾;崔福星;刘应竹;付晓宇;曲线;赫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5/02 | 分类号: | A01K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饲养 梅花鹿 喂料 装置 | ||
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涉及动物饲养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人工添加饲料的方式存在造成梅花鹿惊恐不敢进食,以及梅花鹿受到惊扰后可能会威胁到饲养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电机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的一端螺纹连接,饲料槽的上方设置有储料槽,饲料槽设置有若干分料槽,储料槽上均布有送料漏斗,且每个送料漏斗均设置在分料槽的正上方;储料槽的侧壁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与丝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运料框的框体部分设置在储料槽内,运料框的把手上设有内螺纹孔,运料框的把手通过储料槽侧壁的通孔与丝杆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喂料装置适用于饲养梅花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梅花鹿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植被的破坏以及人类的过度捕猎,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很早就针对梅花鹿进行了人工养殖,对梅花鹿的物种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雄性梅花鹿的头上具有一对实角,作为角逐和攻击的武器,尤其是在繁殖期间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因此,为了防止梅花鹿之间互相攻击造成伤亡的情况,将每个梅花鹿个体单独隔开进食。目前,饲养过程通常通过人工添加饲料的方式,但梅花鹿性情机警、胆小易惊,饲养员靠近饲料槽不仅会造成梅花鹿惊恐不敢进食,同时梅花鹿受到惊扰后还可能会威胁到饲养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传统的人工添加饲料的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人工添加饲料的方式存在造成梅花鹿惊恐不敢进食,以及梅花鹿受到惊扰后可能会威胁到饲养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
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包括电机、丝杆、运料框、工作台、储料槽、送料漏斗和饲料槽,所述的电机和丝杆设置在工作台上,电机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储料槽和饲料槽,饲料槽的上方设置有储料槽,饲料槽设置有若干个分料槽,储料槽上均布有若干个送料漏斗,分料槽和送料漏斗的数量相同,且每个送料漏斗均设置在分料槽的正上方;储料槽的侧壁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与丝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运料框的框体部分设置在储料槽内,运料框的把手上设有内螺纹孔,运料框的把手通过储料槽侧壁的通孔与丝杆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通过设置减速电机、连接装置、运料框、储料槽、送料漏斗和饲料槽,构建了一套可实现自动送料的喂料装置,同时利用减速电机的正反转功能,使运料框沿着丝杆的方向在储料槽内进行往复运动,由此饲料可以通过每个送料漏斗均匀地向对应的分料槽内送料,同时保证每个分料槽内的进料速度和数量基本一致,进而解决了传统的人工添加饲料的方式存在造成梅花鹿惊恐不敢进食,以及梅花鹿受到惊扰后可能会威胁到饲养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分料槽的底盖均可拆卸,方便定期对分料槽内残留的饲料进行清理,并对分料槽进行清洗,以免滋生细菌,威胁梅花鹿的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可获得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1为电机,2为主动轮,3为传动带,4为从动轮,5为丝杆,6为运料框,7为边框a,8为边框b,9为工作台,10为储料槽,11为送料漏斗,12为饲料槽。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饲养梅花鹿的喂料装置的主视示意图,1为电机,2为主动轮,3为传动带,4为从动轮,5为丝杆,6为运料框,7为边框a,8为边框b,9为工作台,10为储料槽,11为送料漏斗,12为饲料槽。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主动轮、传动带、从动轮、丝杆、运料框、边框a和边框b等组件的连接示意图,1为电机,2为主动轮,3为传动带,4为从动轮,5为丝杆,6为运料框,7为边框a,8为边框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7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炉、二燃室一体化结构的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空降训练模拟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