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脱模预留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7017.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5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谢吉优;魏文荣;武力;姚俊;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E04G15/00;E04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预留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脱模预留孔模具,用于在混凝土楼板中制作预留孔,包括模具主体和上端盖,模具主体的模具外壳为上窄下宽的中空锥台结构,其外壁上套设橡胶护套,连接固定组件设置在模具外壳内部,模具外壳通过连接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护模板上。该实用新型将现有的模具主体“反向锥、上脱模”设计改为“正向锥、下脱模”设计,从而将模具重力补偿给脱落拉力,降低脱模难度;通过橡胶护套充分吸收混凝土凝结应力,解决模具脱模难、易损坏预留孔的技术问题;通过在模具的上端盖与模具主体之间设置安全链条组件,防止模具主体从混凝土楼板下方脱落时,对下方人员或物体造成损伤,增强脱模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建筑等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例如,介质管道、电气管道、通风管道、放线洞、泵管洞、通气洞等穿越混凝土结构楼板时所使用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下脱模式预留孔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的相关专业中管道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等楼板时,预留孔洞始终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直接影响着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和混凝土板的外观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包括楼板、墙板等)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预制构件预留孔洞的有关加工方法,国家、行业上尚未出台统一标准和施工图集,制作预留孔时,传统的做法是将预留孔模具(例如钢套管)通过铁丝捆绑在底层钢筋网上或用铁丝捆绑在木质模板铁钉上,由于底层钢筋网与支护模板没有定位措施,预留孔模具与支护模板之间必然存在位移,造成预留孔模具定位不准;浇筑完成后,需要随时观察取模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的合适阶段取模(不同季节、温度、湿度的环境中,取模时间差异大),否则预留孔模具难以取出,若取模时间提前至初凝时,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取模过程中易发生预留孔洞周边坍塌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6223611A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立管预留孔洞模具,如图1所示,该模具包括预留孔洞套管,所述预留孔洞套管包括套管主体01 和螺杆定位部件02,所述套管主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套管主体呈上部圆形截面直径大于下部圆形截面直径的锥形台状;采用预留孔洞套管和螺栓配合固定模具,螺栓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螺杆03和固定于螺杆上的提手04,螺杆03穿设螺杆定位部件02并固定在模板05上。该模具的预留孔洞套管采用“头大脚小”的方式立于需预留孔洞的模板上,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但该模具仅采用一个螺栓固定模具,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强度较低,也同样易发生移位、脱落现象;虽然该模具的套管主体采用锥形台状,有助于脱模,但脱模过程中由于要克服模具重力以及混凝土与模具外壁之间的应力作用,脱模仍然较为困难,同样也需要观察取模时间,否则取模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预留孔洞周边坍塌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预留孔模具存在定位不准、取模难度大、取模过程易发生预留孔周边坍塌现象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脱模式预留孔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脱模预留孔模具,用于在混凝土楼板中制作预留孔,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下开口的模具外壳和用于将该模具外壳与支模模板固定的连接固定组件,模具外壳为上窄下宽的中空锥台结构,连接固定组件设置在模具外壳内部,模具外壳通过连接固定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护模板上。
上述下脱模预留孔模具中,所述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呈间距固定在模具外壳内壁上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及穿设两个挡板的多个自攻钉,自攻钉锁紧在支护模板上。
上述下脱模预留孔模具中,所述自攻钉为六角燕尾自攻钉。
上述下脱模预留孔模具中,所述自攻钉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部位设一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自攻钉最底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
上述下脱模预留孔模具中,每一自攻钉上套装有一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限位凸起与第二挡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7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