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6677.7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5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彧;白亚东;曾林;庞美兰;冯喆;李卫平;李桢柏;梁福顺;范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8 | 分类号: | B29C65/78;B29C6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城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9 | 代理人: | 徐超 |
地址: | 030027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玻璃钢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底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待加工工件的第一流道管和第二流道管的固定端适配;于所述固定槽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缺口。通过底座上的固定槽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端面固定,通过支撑部实现对待加工工件侧面的支撑,固定槽与支撑部之间形成预定角度,以使两个流道管之间呈需求角度,以便在两个流道管中准确安装垫块,提高整体工件的成形质量及成形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某型水下航行器的推进舱段,其双流道零件材料为玻璃钢,薄壁处壁厚2mm,要求内腔曲面光滑过渡,内表面粗糙度1.6,流道内能承受速度30节的水流冲击。
该零件结构复杂,模具整体成型无法脱模,壁厚太薄机加困难。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质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装置,通过底座上的两个相对的支撑部实现对薄壁玻璃钢件的第一流道管与第二流道管的定位,保证第一流道管与第二流道管的定位,且第一流道管与第二流道管定位后,二者之间的角度与距离符合工业要求,从而解决无法保证抱臂玻璃钢件成型质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壁玻璃钢件成型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底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待加工工件的第一流道管和第二流道管的固定端适配;于所述固定槽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缺口。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定位板及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定位板及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第一流道管的外表面适配;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第二流道管的外表面适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高度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当所述待加工工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高度与所述待加工工件的第三高度之比为1:3。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高度之比为 1:2。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缺口为弧形。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缺口处覆有防磨垫。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底座垂直固定。
进一步可选的,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配合以将所述待加工工件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上的固定槽实现对待加工工件的端面固定,通过支撑部实现对待加工工件侧面的支撑,固定槽与支撑部之间形成预定角度,以使两个流道管之间呈需求角度,以便在两个流道管中准确安装垫块,提高整体工件的成形质量及成形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66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