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5717.6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5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舒明雨;龚一富;贾泽茗;刘瑄瑄;胡豪杰;王何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8;C12M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丁少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藻装置,包括底板、转动电机、转动环和存放箱,转动电机安装在底板下方并传动至转动环,以使转动环转动设置在底板的上方,转动环固定在存放箱的底面,存放箱内设置有对锥形瓶进行定位的夹持件,转动环与底板之间留有空隙,转动环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转动环的底面内凹形成上环形槽,底板的上顶面设置有下环形槽,滚珠的顶部位于上环形槽中,滚珠的底部位于下环形槽中。将所有锥形瓶放置在存放箱内,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环带动存放箱整体进行转动,从而使所有锥形瓶同时绕转动环中心轴进行转动,只要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环进行变速转动,就能使得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为了该变速转动过程产生晃动,以达到摇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藻装置,属于试验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实验室藻类培养过程中的摇藻过程主要依靠人工对每个装有藻类的锥形瓶进行摇晃实现,这就需要试验人员对每个锥形瓶单独进行摇晃操作,同时锥形瓶需要依据摇藻操作是否完成进行归类,否则容易造成部分锥形瓶漏摇,一旦发生混杂,就需要对所有锥形瓶重新进行摇藻。因此现阶段摇藻操作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试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摇藻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摇藻装置,包括底板、转动电机、转动环和存放箱,转动电机安装在底板下方并传动至转动环,以使转动环转动设置在底板的上方,转动环固定在存放箱的底面,存放箱内设置有对锥形瓶进行定位的夹持件,转动环与底板之间留有空隙,转动环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转动环的底面内凹形成上环形槽,底板的上顶面设置有下环形槽,滚珠的顶部位于上环形槽中,滚珠的底部位于下环形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所有锥形瓶放置在存放箱内,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环带动存放箱整体进行转动,从而使所有锥形瓶同时绕转动环中心轴进行转动,在此基础上,只要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环进行变速转动,就能使得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为了该变速转动过程产生晃动,以达到摇藻的目的。底板通过滚珠对转动环以及转动环上方的存放箱进行支撑,转动环不与底板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滚珠减少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转动电机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转动环的转速变化,减少转动环卡死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环为内齿圈,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多根竖直设置的电动推杆,所有电动推杆围拢形成容纳室,底板位于容纳室中,电动推杆的侧壁边缘设置有固定座,底板的边缘支撑于固定座上并与固定座固定,以使电动推杆带动底板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控制板,转动电机和电动推杆均电连接至控制板,控制板电连接有定时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件为粘贴在存放箱内侧底壁上的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环的外周壁外凸形成触发凸块,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接近开关,两个接近开关均电连接至控制板且位于下环形槽的外侧,触发凸块在下环形槽的周向上位于两个接近开关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有计数器。
本实用新型当触发凸块位于其中一个接近开关处时,存放箱的开口位于相邻两根电动推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固定座将缓冲弹簧压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存放箱内设置有电热丝,电热丝电连接至控制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5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式甲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体育横叉柔韧分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