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2971.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5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鹤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万兴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11/22;H01B7/00;H01B7/29;H01B7/22;H01B7/28;H01B7/282;H01B7/18;H01B7/32;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网 数字化 变电站 用低烟无卤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包括低烟无卤线缆本体,所述低烟无卤线缆本体的内部填充有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该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吗,通过设置混合编织接地导体,通过在低烟无卤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包裹混合编织接地导体,不仅不会影响电信号的传播,同时耐热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折折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层为沥青防水层,沥青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质量轻、施工方便,通过设置铜丝编织屏蔽层,能够保证内部的信号接收的控制缆芯、测温光纤、光纤通讯线和电力缆芯不受外界信号干扰,通过设置防盗监控线,使低烟无卤线缆本体受到不正常的移动和切割等,保证低烟无卤线缆本体能够自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有线通信网的骨干网和局间中继线路已普遍使用光缆,光纤进入接入网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光缆敷设费用太高,接头费用和终端光-电转换费用昂贵,因此,在光纤化普及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的用户线仍将以金属缆为主,金属缆主要包括全塑电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电缆三种,其中,数据电缆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网的传输媒体,它具有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便于网络升级的优点,主要用于大楼综合布线、小区计算机综合布线等,智能电网不同于传统电力系统,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智能化电网,以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从而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提供者来说,所面临的推动发展的挑战是配电网络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电力运输、智能电网网络和智能仪表,在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电缆产品不仅非常少,现有的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不能满足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缺口很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具备较好的抗干扰性和防盗性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缆不具备抗干扰性和防盗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较好的抗干扰性和防盗性能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用低烟无卤电缆,包括低烟无卤线缆本体,所述低烟无卤线缆本体的内部填充有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所述低烟无卤线缆本体的内层设置有混合编织接地导体,所述低烟无卤线缆本体的外部为橡胶防护层;
所述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力缆芯,所述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缆芯,所述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测温光纤,所述第一PTFE绕包填充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光纤通讯线。
进一步,所述低烟无卤线缆本体的内层包括铜丝编织屏蔽层、防水层和细钢丝编织层。
进一步,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为最外层,所述细钢丝编织层为最内层,所述防水层位于铜丝编织屏蔽层和细钢丝编织层之间。
进一步,所述细钢丝编织层的内部镶嵌有四根间隔均匀分布的防盗监控线。
进一步,所述电力缆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力缆芯、控制缆芯、测温光纤和光纤通讯线的外部均设置有金属散热层。
进一步,所述电力缆芯、控制缆芯、测温光纤和光纤通讯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电力缆芯的内部设置有数量为五个的导体芯,所述防水层为沥青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万兴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万兴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2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