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NFC信号增程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5704.0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3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新;刘军;吴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邦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fc 信号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NFC信号增程天线,该天线包括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通过一根绕制线绕制形成,初级线圈与NFC读写器的天线耦合,次级天线与NFC载体的天线耦合,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耦合,从而能够中继NFC读写器的天线与NFC载体的天线通信的电磁波信号,增大NFC读写器的天线与NFC载体的天线之间的感应距离,由于直接用电感储能的方式中继电磁波信号,不需要采用电能储能,结构更简单,储能速度更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交换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NFC信号增程天线。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能够实现距离较短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子支付与身份认证等领域中。但是,NFC的通信距离范围在10厘米以内,一般的NFC卡片、NFC手机等NFC载体都需要靠近NFC读写器才能进行数据的读写,而当NFC读写器的外壳较厚时,容易导致读写距离缩短,NFC读卡器无法识别,所以NFC载体需要紧贴在外壳上才能完成读写。此外,一些NFC载体本身带有外壳或外包装,或者当NFC载体放入包里时,都会出现超出NFC的感应距离的情况,从而无法实现NFC载体与NFC读卡器的通信,导致使用失败。
公告号为CN10280448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双共振的近场通信天线,该天线包括中继单元,在NFC芯片与读取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该中继单元用来将读取器天线发送的信号中继至NFC天线单元,以增大识别距离,该中继单元还可以粘结在便携式终端的壳体外表面上。该发明专利的中继单元采用LC闭合共振,需在天线回路中串入电容元件,储能速度慢,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NFC信号增程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NFC信号增程天线,设置在NFC载体的天线的第一感应范围与NFC读写器的天线的第二感应范围内,用于中继NFC读写器的天线发送至NFC载体的天线的第一电磁波信号以及NFC载体的天线发送至NFC读写器的天线的第二电磁波信号,第一电磁波信号的频率与第二电磁波信号的频率相等,其中:NFC信号增程天线包括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连接初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连接初级线圈,初级线圈的匝数、第一次级线圈的匝数、第二次级线圈的匝数均相等,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由一根绕制线绕制形成;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耦合;初级线圈与NFC读写器的天线耦合,次级线圈与NFC载体的天线耦合;初级线圈用于接收NFC读写器的天线发送的第一电磁波信号并将第一电磁波信号发送至次级线圈,次级线圈用于接收第一电磁波信号并将电磁波信号发送至NFC载体的天线;次级线圈还用于接收NFC载体的天线发送的第二电磁波信号并将第二电磁波信号发送至初级线圈,初级线圈还用于接收第二电磁波信号并将第二电磁波信号发送至NFC读写器天线。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通过一根绕制线绕制形成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使得NFC读写器的天线与初级线圈、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与NFC载体的天线形成信号涡流耦合,使得初级线圈接收NFC读写器的天线发送的第一电磁波信号能够发送到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将第一电磁波信号发送至NFC载体的天线上,使得次级线圈接收NFC载体的天线发送的第二电磁波信号能够发送到初级线圈,初级线圈将第二电磁波信号发送至NFC读写器的天线,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中继NFC读写器的天线与NFC载体的天线通信的电磁波信号,增大了NFC读写器的天线与NFC载体的天线之间的感应距离,且由于直接用电感储能的方式中继电磁波信号,不需要采用电容储能,结构更简单,储能速度更快。
进一步的方案是,绕制线为漆包线。
进一步的方案是,NFC信号增程天线蚀刻在印刷电路板上,绕制线为印刷电路板上蚀刻的导线。
进一步的方案是,NFC读写器包括第一壳体,NFC信号增程天线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邦达有限公司,未经金邦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5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力腐蚀三点弯曲试验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结晶单向阀的尿素管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