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矩形微同轴平行伪交指谐振器技术的双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3034.9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8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威;魏浩;刘巍巍;唐陆瑶;魏恒;周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H01P7/06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矩形 同轴 平行 伪交指 谐振器 技术 双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矩形微同轴平行伪交指谐振器技术的双工器,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双工器接收频率选择器、发射频率选择器及合路结构。接收频率选择器采用平行伪交指电路架构,该平行伪交指电路架构基于矩形金属微同轴技术实现,由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共同构成;可利用短路枝节的长度和开路端耦合腔的长度实现对接收频率选择器中平行伪交指电路谐振器的耦合系数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可调节、低损耗、无色散、宽带宽、功率容量大等优点,在未来通信应用中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矩形微同轴平行伪交指谐振器技术的双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移动网络、卫星通信以及专用微波通信领域将需要大量使用电磁频谱的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以满足容纳不断增加的数据量的需求。双工器作为通信系统射频前端举足轻重的元件之一,起着低损耗信号传输与分离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系统的表现。传统双工器多采用平面传输线电路或波导传输电路的方式实现,在毫米波频率下的微带线和基片集成波导(SIW)等平面电路结构存在辐射损耗和介质损耗高的缺点,传统CNC制作的矩形波导体积大、重量重,需要复杂且昂贵的后处理过程才能实现高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矩形微同轴平行伪交指谐振器技术的双工器。该双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可调节、低损耗、无色散、宽带宽、功率容量大等优点,在未来通信应用中前景广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矩形微同轴平行伪交指谐振器技术的双工器,包括接收频率选择器1、发射频率选择器2和合路结构3,所述接收频率选择器和发射频率选择器2分别连接在合路结构3的两个支路端口;
所述接收频率选择器1和发射频率选择器均为基于矩形金属微同轴的平行伪交指电路结构,所述平行伪交指电路结构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平行排布构成第一组耦合电路,所述的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平行排布构成第二组耦合电路;所述第二组耦合电路位于第一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之间,并且平行于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二组耦合电路的一端设有开路端耦合腔,另一端通过短路枝节与矩形微同轴的外导体连接;
所述发射频率选择器2还包括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所述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分别连接在发射频率选择器的输入枝节和输出枝节,且两者均平行于发射频率选择器的第一谐振器;所述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均为L型结构,两者的末端弯折,弯折长度为四分之一的波长;
所述合路结构3为T型金属的微同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合路结构的两支路端口分别通过对应的Z型微同轴与接收频率选择器1和发射频率选择器连接;所述Z型微同轴的折角为90度,且折角处为圆弧角。
进一步的,所述合路结构3的合路端、接收频率选择器的输入端和发射频率选择器的输出端均为空气共面波导金属准同轴接口电路;所述空气共面波导金属准同轴接口电路包括中心信号导体302和外围金属地导体303,且外围金属外围金属地导体303包括全包裹段和半包裹段,其中全包裹段与内部微同轴连接;中心信号导体302通过支撑结构固定于外围金属地导体的中心,且中心信号导体302的上表面与外围金属地导体半包裹段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共面波导金属准同轴接口电路与内部微同轴之间通过用于实现阻抗变换的渐变过度结构7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3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