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0108.3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8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彭明源;黄铁雄;苏万雨;高海兴;林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89 | 分类号: | H01M50/289;H01M50/244;H01M50/298;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善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0 | 代理人: | 金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电池 模组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其中,线束隔离板,包括:本体和隔离部,隔离部设置于本体的第一表面;当电池模组装配时,隔离部隔离电池模组内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那么,由于隔离部设置于线束隔离板的本体上,与本体成为一个整体,能够解决通过线束隔离板开孔一片一片插入分体式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存在漏插的风险以及影响生产节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主要障碍。电池电池单体在受到过充、针刺、碰撞时会引发热失控,造成热蔓延,进而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目前,通过电池模组内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之间通过线束隔离板开孔安装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隔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延缓热失控。但是,由于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为分体式,需要一片一片插入线束隔离板的开孔,存在漏插的风险,并且影响生产节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解决通过线束隔离板开孔一片一片插入分体式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存在漏插的风险以及影响生产节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束隔离板,包括:本体和隔离部,隔离部设置于本体的第一表面;当电池模组装配时,隔离部隔离电池模组内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
在本申请中,隔离部设置于线束隔离板的本体,与本体成为一个整体。当电池模组进行装配时,无需通过线束隔离板开孔一片一片插入分体式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线束隔离板可以直接与电池模组内电池单体进行装配,解决上述存在漏插的风险以及影响生产节拍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地,隔离部隔离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能够有效隔离电池单体的顶部最易热传导部位,改善电池单体的热蔓延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部包括固定于第一表面的多个隔离凸部;当线束隔离板安装于电池模组时,隔离凸部插入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之间。
在本申请中,针对于如包括软包电池单体或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隔离部具体可以为隔离凸部。当线束隔离板安装于电池模组时,隔离凸部插入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之间的间隙中,能够有效隔离电池单体的顶部最易热传导部位,改善电池单体的热蔓延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隔离凸部与本体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或模内注塑工艺制作。
在本申请中,上述多个隔离凸部可以采用如一体成型、或者模内注塑工艺等多种工艺,使得隔离部与本体实现预装配。当电池模组进行装配时,无需通过线束隔离板开孔一片一片插入分体式隔热硅胶泡棉和气凝胶,线束隔离板可以直接与电池模组内电池单体进行装配,从而解决上述存在漏插的风险以及影响生产节拍的问题,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凸部沿第一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三角形或梯形的长边位于第一表面,第一方向为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面。
在本申请中,隔离凸部呈楔形体、棱柱体、梯形体等,使得隔离凸部插入相邻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之间,充满顶部结构之间的间隙,实现对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的完全隔离,能够有效隔离电池单体的顶部最易热传导部位,改善电池单体的热蔓延效果。进一步地,由于隔离凸部存在长边位于第一表面,使得当线性隔离板安装于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的一端时,能够起到一定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离部包括开设于第一表面的多个隔离凹槽;当线束隔离板安装于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结构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隔离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0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