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36670.9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7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浩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14 | 分类号: | H01C1/14;H01C1/084;H01C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政道慧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5 | 代理人: | 何华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串联 并联 电阻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阻器领域的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包括电阻器主体,电阻器主体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架,接线架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接线架通过安装孔铰接有联动柱,联动柱的上下两端延伸至接线架的外部并分别固定有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本方案所提出的电阻器,实现了多个电阻器串联或并联使用时无需导线连接的效果,即电阻器之间可直接相互连接,从而省却了传统的电阻器使用时所消耗的大量导线,从而避免了设备内电路的导线凌乱现象;同时当需要对其中一个或多个电阻器进行更换时,仅需拧开相邻电阻器之间的固定螺钉即可拆下,由此使得电阻器并联或串联使用时的安装便捷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
背景技术
电阻器是指用电阻材料制成的、有一定结构形式、能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通过作用的二端电子元件,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电阻器在电路中主要用来调节和稳定电流与电压,可作为分流器和分压器,也可作电路匹配负载;根据电路要求,还可用于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或正反馈、电压-电流转换、输入过载时的电压或电流保护元件,又可组成RC电路作为振荡、滤波、旁路、微分、积分和时间常数元件等是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广泛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分流、限流、分压等,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一些功能电路。
目前的电阻器两端固定有连接线,其电阻器通过两端的连接线与外界设备相连接,当外界需要使用多个电阻器时,其若干电阻器之间通过导线相互并联或串联,但是当所需要使用的电阻器较多时,需要耗费较多的导线进行互联,进而导致设备内的电路线材较多且凌乱,从而对后续电路检修造成影响,且对其中某一个电阻器进行更换时,需要先把连接的导线拆下才可进行更换,进一步的降低了电阻器检修时的便利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电阻器不便于连接和拆卸的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体可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包括电阻器主体,所述电阻器主体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有接线架,所述接线架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接线架通过安装孔铰接有联动柱,所述联动柱的上下两端延伸至接线架的外部并分别固定有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一接触块以及第二接触块位于联动柱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接触块以及第二接触块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阻器主体的外环面套设有保护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的设置,可在电阻器使用过程中对电阻器起到保护效果,进而在电阻器使用过程中或未使用时受到磕碰等意外伤害不会损坏,即提升了电阻器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壳的外环面设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呈弧形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鳍片的设置,使得电阻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快速的散出,而由于散热鳍片具有一定弧度,使得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扩大,由此使得散热鳍片对保护壳的散热效果有所提升,从而可在电阻器使用过程中保证整体温度处于标准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壳的两端固定有转动座,所述保护壳通过转动座连接有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座以及支撑架的设置,设置电阻器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支撑架进行安装,进而在支撑架的作用下保护壳以及散热鳍片与安装表面之间有间隔,从而不会对靠近安装表面一侧的散热鳍片造成影响,即保证了电阻器的散热效果不会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浩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浩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36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