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旋风分离器中应用的导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19298.0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7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博涛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B04C5/107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洪生;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器 应用 导流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旋风分离器中应用的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旋风分离器圆柱形筒体底部内壁上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烟管进入的烟气导向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下部圆锥形筒体的第一导流体;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体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匀分布并在端面上固定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第二导流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风分离器的筒体内加装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改变了烟气在筒体的的流动方向,增强烟气在筒体内的气旋效应,增大了旋流离心力,提高了烟气的固气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风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旋风分离器中应用的导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中,经常会产生烟气,含固体颗粒的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因此需要在烟气被排放到大气前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可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除去的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是烟气从入口处进入旋风分离器后,气流在烟气入口受导流作用产生强烈旋转,气流呈螺旋形向下进入旋风分离器筒体,密度大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筒壁下落,直至滑落旋风分离器设备底部固体颗粒储存区,而旋转的气流在旋风分离器底部收缩,向旋风分离器轴线流动,向上形成二次涡流经导气管流至旋风分离器出口管流出。但因为气流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和筒壁产生摩擦,当气流旋转流动到筒体的中下部以后,气流在其动能衰减的情况下,其气旋效应就会降低,相应地烟气的分离效果就会下降,因此现有的旋风分离器大多存在分离效率低的现象,有时为了达到分离效果,需设置多级分离装置,如在一级旋风分离器后再接一个二级旋风分离器,来对一级旋风分离器出口的烟气再进行一次气固分离,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为提高烟气中的气固分离率而不得不采用多个旋风分离器组合在一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旋风分离器中应用的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在旋风分离器圆柱形筒体底部内壁上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烟管进入的烟气导向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下部圆锥形筒体的第一导流体;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体的另一端的端部均匀分布并在端面上固定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第二导流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均为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流体的第一大端固定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流体的第一小端固定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流体和水平面的夹角为ɑ1,45°≤ɑ1≤60°;所述第二导流体的第二大端固定在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导流体和水平面的夹角为ɑ2,45°≤ɑ2≤60°;所述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相对所述内套管的筒壁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均为等腰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流体的两个斜面的夹角为ɑ4,10°≤ɑ2≤20°;所述第二导流体的两个斜面的夹角为ɑ5,10°≤ɑ5≤20°。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体呈旋转台阶状固定在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导流体呈旋转台阶状固定在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导流体的第二小端的端部固定有分气管,所述分气管的上下两端封闭,所述分气管的管壁上均匀倾斜设置有多个喷气嘴,所述喷气嘴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分气管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的端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体和第二导流体;所述分气管的管壁上还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圆柱形筒体或圆锥形筒体的筒壁后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阶梯孔,其中大孔的一端和分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阶梯孔的大小孔衔接处设有圆锥面,所述圆锥面的锥面夹角为ɑ3,所述20°≤ɑ3≤90°。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固定装有多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锥形筒体的内筒壁上,所述支撑体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端和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内壁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博涛,未经郑博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19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