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细泪道引流管置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16346.0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91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润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赵长林 |
地址: | 250098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泪道 引流 置入 装置 | ||
一种超细泪道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一锥形导入针,所述锥形导入针包括大径端和横截面积小于大径端的小径端,在小径端远离大径端的一侧设有一横向通孔,在横向通孔内设有一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开放设置,所述牵引线的另外一端连接一超细引流管。本申请采用大径端和小径端的设置方式,小径端设置为功能性的,即通过横向通孔连接牵引线,然后再通过牵引线连接上超细引流管,从而使得锥形导入针能够找到位置后尽可能小破坏的情况下插入小径端或者带有部分大径端,然后再脱除锥形导入针,利用牵引线再引入超细引流管即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细泪道引流管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泪道引流管置入方式有:橄榄球头探针引导硅胶管植入、金属弯曲导丝待金属套管置入、探针推送导管置入、开槽探针带导丝置入;以上目前市场上所有置入方式都受本身设计的局限,局限于不能把最大通过泪小管外径缩小到泪小管生理尺寸,都会对泪小管(内径0.5-0.6mm)有一定扩张性的损伤,若要减少这一损伤,一般需要将最大尺寸限制在1mm之内。这直接导致了婴幼儿泪小管断裂后无法进行置管治疗。
目前市场上所有泪道引流管及置入器具有以下缺点:1.橄榄球头探针引导硅胶管植入:为了探针保持硬度导入泪道引流管,探针的外径不能过细,所以管体内径不能过细,橄榄球头外径要大于管体外径,以免泪道管滑脱导针,综上理由,橄榄球头最大外径处不能做到低于1mm直径;2.金属弯曲导丝待金属套管置入:由水滴头、金属导丝、金属套管、金属硅胶连接件组成,首先金属管前端的水滴头与金属管非一体,探通时容易走偏进入假道,所以水滴头为保持探通过程的顺利就必须进入金属管体一部分,导致空心金属管体直径做大于1mm以上,而且置入器后段金属与硅胶管粘合处,为了确保粘合面不脱落,最大金属外径大于1mm以上。而且整套置入器都要经过泪道从鼻腔拉出,所以该产品对泪道的损伤也是同类产品中最大的;3.探针推送导管置入,首先探针确定泪小管内径要大于0.6mm,以确保探针能够导入泪道管后顺利退回,致使管体要1mm以上,再加导引针与泪道管部分需平行置入,得其外径不小于1.3mm;4.开槽探针带导丝置入:其设计在于空心金属泪道探针侧面开槽,尼龙导丝要具备一定硬度与弹性才能顺利通过探针槽内进入鼻腔,致使尼龙导丝外径不能过细,所以探针槽要大于导丝直径,最终导致探针外径不低于1mm。综上所述,目前所有置入器组合方式不能使最大经过泪道置入引流管尺寸不能小于1mm,无法进行婴幼儿置管手术,属于严重的临床缺少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超细泪道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一锥形导入针,所述锥形导入针包括大径端和横截面积小于大径端的小径端,在小径端远离大径端的一侧设有一横向通孔,在横向通孔内设有一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开放设置,所述牵引线的另外一端连接一超细引流管。本申请采用大径端和小径端的设置方式,小径端设置为功能性的,即通过横向通孔连接牵引线,然后再通过牵引线连接上超细引流管,从而使得锥形导入针能够找到位置后尽可能小破坏的情况下插入小径端或者带有部分大径端,然后再脱除锥形导入针,利用牵引线再引入超细引流管即可。
优选的,所述锥形导入针的大径端和小径端都是锥体结构且平滑过渡相连。
优选的,所述大径端远离小径端的一侧设有一夹持块。本申请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操作简单,无需开刀、保护泪道黏膜组织,无需置管前的泪道扩张,节省手术时间,对于有眼科基础的医生都可简单掌握操作技术,取管简单,无痛苦,无损伤,可冲洗;易于普及推广,解决广大患者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大径端与小径端的长度相同,所述大径端临近小径端的一侧的横截面的直径不高于0.7mm。
优选的,所述超细引流管上设有两对应设置的拉动孔,所述牵引线穿过拉动孔,然后牵引线并列为两股之后穿过横向通孔。
优选的,在横向通孔一侧的牵引线上设有一抵接绕线结,所述抵接绕线结设置在横向通孔远离超细引流管的一侧。本申请采用抵接绕线结可以保证其自身的结构稳定,避免抵接绕线结拉出横向通孔,从而在使用时,保证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润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润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163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结膜囊鼻腔吻合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