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隔离结构的降低减振能力损耗的弹性长枕道床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13881.0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49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春阳;安彦坤;赵磊;张梦楠;郭世豪;费琳琳;刘巍;张艳军;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E01B3/28;E01B9/64;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隔离 结构 降低 能力 损耗 弹性 道床 | ||
一种双层隔离结构的降低减振能力损耗的弹性长枕道床,包括道床、混凝土轨枕、减振垫板、隔离套靴,所述混凝土轨枕的轨枕横截面为正梯形形状;隔离套靴为双层套靴结构,包括内套靴、外套靴;所述外套靴为横截面呈倒梯形、等壁厚的壳体,上端敞口;上端敞口的所述内套靴嵌合安装在外套靴壳体内;减振垫板放置在内套靴壳体内的壳体底部,混凝土轨枕嵌合安装在所述内套靴壳体内、并坐落在减振垫板上;混凝土轨枕与外套靴之间构成的中空部分由内套靴填充;内套靴与混凝土轨枕及外套靴之间无缝隙密贴构成整体弹性长枕。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减振能力损耗,且维修时吊出道床方便、制造时脱模容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工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层隔离结构的降低减振能力损耗的弹性长枕道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规弹性长轨枕结构,由混凝土轨枕、两侧套靴、套靴内部减振垫板共同组成。设计理念是由两侧套靴实现混凝土轨枕与道床结构的分离作用,保证轨枕在套靴内具备一定的自由度,提供必要的参振质量,与轨枕下部弹性垫板组成“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起到对车辆激励的隔振和消振作用。常规的轨枕断面形式分为“倒梯形”和“六边形”两种。国内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使用的弹性长枕结构皆采用上述结构体系。
常规弹性长枕道床结构体系主要不足方面:
第一、影响系统减振能力的实现。无论是“倒梯形”还是“六边形”轨枕的断面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系统减振能力的情况。以“倒梯形”为例,参见图7所示,为了能够实现轨枕结构在维修过程吊出道床的功能,所以设计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但当轨枕结构由于车辆荷载作用呈现向下的运动趋势时,“倒梯形”套靴的两个斜边受到挤压,一定会给轨枕的两个斜边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力作用,即轨枕的垂向运动不仅受到套靴内减振垫板向上的反力,同时也受到两侧橡胶套靴向上反力的共同作用,导致减振垫板的隔振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能力传递角度分析,上部振动能量中的一部分将会沿着轨枕侧面传递给套靴,进而传递给道床和隧道结构,进而继续向外部土体传播,最终传递至地面,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弹性长枕的减振能力。
第二、“六边形”截面弹性长枕在养护维修过程中出现轨枕结构吊出困难。“六边形”截面方案中轨枕的上边缘长度小于轨枕中部长度,参见图8所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对减振效果的影响,但当涉及需要更换套靴内减振垫板或者更换伤损轨枕时,会出现轨枕不能从弹性套靴中吊出的困难,造成养护维修工作不便。
第三、常规“倒梯形”和“六边形”断面形式的轨枕在生产过程中,为实现轨枕承轨面平整度,进而保证扣配件安装精度,混凝土轨枕为“倒扣”式的生产方式,轨枕的承轨面向下,模具内底板对应轨枕的承轨面,故存在混凝土轨枕不能直接脱模的情况。需要将模板设计为组合式,通过拆解模板才能实现轨枕的脱模。模板制作成本高、精度控制难度较大,轨枕生产效率受到限制。上述问题在以往的设计方案中未得到解决,一直是制约这该种减振道床结构的技术瓶颈。
综上,解决常规“倒梯形”、“六边形”轨枕断面弹性长枕道床减振能力受结构自身影响存在损失的问题,以及“六边形”断面弹性长枕道床无法吊出,从而影响相应养护维修,存在线路恢复风险的技术问题;简化混凝土轨枕模板制作工艺、提高混凝土轨枕生产效率、降低混凝土轨枕生产成本。突破弹性长枕技术无法兼顾减振性能和养护维修更换功能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可以同时保证减振能力及灵活吊装更换、经济技术指标优良的弹性长轨枕道床结构体系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隔离结构的降低减振能力损耗的弹性长枕道床,其目的在于解决既有弹性长枕减振能力受到自身结构形式限制导致损失,及养护维修工作中轨枕结构不能吊出,以及简化混凝土生产脱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13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底盘燃油箱防盗装置的自卸车
- 下一篇:保护装置出口回路校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