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10350.6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2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佐刊;叶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E04B1/74 |
代理公司: | 芜湖市昌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3 | 代理人: | 吴文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建筑 吸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与回水槽,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四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使用时,将吸热管铺设在需要进行吸热的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的导热填充物,然后将回水槽安装在吸热管的一端,在需要进行吸热时,启动液泵,通过液泵将蓄水池中的液态水依次经过进水管、输送管、分水管、连接管与吸热管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吸热效果,最后水从回水槽进入排出管,最后通过回水管回到蓄水池的内部,实现吸热循环,增加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
背景技术
节能建筑定义: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现有的节能建筑用吸热结构大多采用的都是材料隔热,不会将热量进行很好的传导,导致了热量持续存储在建筑的内部,降低了使用的效果,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与回水槽,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四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所述回水槽的底部连接有排出管。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蓄水池的内壁顶部与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四组所述吸热管的内部设有导热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滤网的截面形状为L型,且位于回水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顶端与液泵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内部设有液态水。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底端与液泵的排水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排出管的底端之间连通,四组所述吸热管与分水管之间通过四组连接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使用时,将吸热管铺设在需要进行吸热的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的导热填充物,然后将回水槽安装在吸热管的一端,在需要进行吸热时,启动液泵,通过液泵将蓄水池中的液态水依次经过进水管、输送管、分水管、连接管与吸热管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吸热效果,最后水从回水槽进入排出管,最后通过回水管回到蓄水池的内部,实现吸热循环,增加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中蓄水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中导热填充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回水槽;3、回水管;4、输送管;5、分水管;6、连接管;7、吸热管;8、排出管;9、液泵;10、进水管;11、滤网;12、导热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10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油脂生产用过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洗墙灯的渐变防眩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