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丝牵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06900.7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96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菡珠;恽一飞;杨曜华;林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2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地址: | 213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牵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丝牵拉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主动牵拉辊组件、从动牵拉辊组件、推顶辊组件、动力部以及调整功能部。动力部用来驱动主动牵拉辊组件和从动牵拉辊组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以拖动纤维丝呈“Ω”状依序绕经主动牵拉辊组件、推顶辊组件、从动牵拉辊组件。调整功能部用来对推顶辊组件的相对高度位置进行微调。在展纱机实际运行中,当需对纤维丝的输送进程执行调整操作时,仅需启用调整功能部发生动作以驱使推顶辊组件沿着高度方向执行位移运动,在此进程中,纤维丝所受到的压靠力发生变化,即意味着其所承受的输送摩擦力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为纤维丝的稳定、安全输送作了良好的铺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布纺织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纤维丝牵拉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特性的新型材料。碳纤维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纤维布由碳纤维织造而成。经由展纱机将碳纤维束展平为平铺状纤维丝(在展平进程中借助于加热方式将纤维丝上所残留的胶料去除),随后将散状碳纤维丝输料至浸胶工位,热熔后的胶料被填充于各纤维丝之间,经冷却固化处理后即成型出纤维布。出于确保纤维丝输料的稳定性方面考虑,在展平工位和浸胶工位之间增设有纤维丝牵拉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纤维丝牵拉装置主要由主动牵引辊、从动牵引辊以及动力部构成。主动牵引辊和从动牵引辊在动力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各自中心轴线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纤维丝被弹性地压触于主动牵引辊和从动牵引辊之间,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以保证输料进程的顺利实施。当预输送纤维丝的型号、规格或具体工艺制程发生改变时,需要对主动牵引辊和从动牵引辊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值进行调整,以确保纤维丝在输送进程中始终保持有足够的摩擦力。在执行间隙值调整操作进程中,工人需对从动牵引辊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直至其与主动牵引辊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值满足使用要求,然而整个操作较为繁琐,实施困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的工时,进而势必会对展纱机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形成较大障碍。另因操作失误而导致主动牵引辊和从动牵引辊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值过小时,纤维丝极易因受到挤压力过大而被“压损”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纤维布产品的质量。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纤维丝牵拉装置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纤维丝牵拉装置,与展纱机相配套应用,其布置于碳纤维束脱胶展平工位的正下游。纤维丝牵拉装置包括有支撑组件、主动牵拉辊组件、从动牵拉辊组件、推顶辊组件、动力部以及调整功能部。主动牵拉辊组件、从动牵拉辊组件以及推顶辊组件均由支撑组件来负担。主动牵拉辊组件和从动牵拉辊组件均布置于推顶辊组件的下方,且沿着左右方向间隔设定距离而排布。动力部用来驱动主动牵拉辊组件和从动牵拉辊组件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以拖动纤维丝呈“Ω”状依序绕经主动牵拉辊组件、推顶辊组件、从动牵拉辊组件。调整功能部亦由支撑组件来负担,其用来对推顶辊组件的相对高度位置进行微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调整功能部包括有滑移架、导向单元以及顶升动力单元。滑移架可自由地穿越主动牵拉辊组件和从动牵拉辊组件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且在导向单元和顶升动力单元的协同作用下可沿着上下方向执行定向位移运动。推顶辊组件被组装于滑移架上,且跟随滑移架执行同步位移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支撑组件由可拆卸地固定于展纱机机架上,且其由沿着前后方向相对而置的前置支撑板和后置支撑板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主动牵拉辊组件包括有第一旋转轴、主动牵拉辊、第一前置旋转支撑单元以及第一后置旋转支撑单元。主动牵拉辊套设、且固定于第一旋转轴上。第一前置旋转支撑单元、第一后置旋转支撑单元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前置支撑板、后置支撑板相组装,且协同作用以实现对第一旋转轴的承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06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布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泥制品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