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布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06899.8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96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菡珠;恽一飞;白奕巍;向荣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地址: | 213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布张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布张紧装置,布置于纤维布收卷装置的正上游,其包括支撑组件、承力轴、张力杆组件以及张紧调整单元。支撑组件用来承托承力轴。张紧调整单元由左置张紧子单元和右置张紧子单元构成。左置张紧子单元和右置张紧子单元协同作用以施于转矩至承力轴上。张力杆组件组装于承力轴上,且跟随承力轴执行同步周向旋转运动,以对预收卷的成型纤维布进行自适应性张紧。在对纤维布张紧度进行微调的进程中,左置张紧子单元和右置张紧子单元所施加于承力轴的转矩值可根据实际收卷速度的不同进行自适应性调整,进而保证纤维布在收卷进程中始终保持于恒定张力状态,最终确保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收卷形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布纺织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纤维布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特性的新型材料。碳纤维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纤维布由碳纤维织造而成。经由展纱机将碳纤维束展平为平铺状单丝碳纤维,随后,借由胶剂粘结成型为纤维布。在展纱机的下游布置有收卷装置,以实现对纤维布的实时收纳。出于确保限位布经在卷盘上卷绕后具有良好的紧密度方面考虑,在纤维布收卷装置的正上游设有纤维布张紧装置,以确保预张紧的纤维布在收卷进程中始终保持有合理的张紧度。
在现有技术中,张紧装置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预收卷纤维布的张紧操作,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3770757U公开了一种布料输送张紧机构,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牵引组件以及张紧组件,所述布料经过所述牵引组件后进入所述张紧组件中,所述牵引组件用于牵动布料向前输送,所述张紧组件用于对布料进行张紧调节;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抵压组件,所述抵压组件位于牵引组件的上方,所述抵压组件用于对牵引组件输送的布料进行抵压。实际工作时,布料先经过牵引组件,然后进入所述张紧组件,然后再出料导出,其中,布料经过牵引组件时,牵引组件将布料向前移动输送,同时,抵压组件抵压所述牵引组件牵引的布料,使得布料平坦。再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829946U公开了一种布料定型机的张紧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张紧辊向第一张紧辊靠近的驱动气缸,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平行设置,布料穿设在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之间,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均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辊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转轴,第一张紧辊通过转轴回转支撑在机架上,可在机架上转动,第二张紧辊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第二张紧辊通过转轴回转支撑在支撑架上,第二张紧辊可在支撑架上转动。支撑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且支撑架与机架的转动轴偏离第二张紧辊的中心线,驱动气缸连接在支撑架上,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支撑架绕着支撑架与机架的转动轴转动。当驱动气缸驱动支撑架转动时,并且支撑架转动方向为靠近第一张紧辊的方向,第二张紧辊随着支撑架向第一张紧辊靠近,从而使第二张紧辊挤压第一张紧辊,当第二张紧辊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挤压第一张紧辊时,由于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均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受到挤压后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之间会产生变形,在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均变形后,布料在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夹着,当第一张紧辊与第二张紧辊之间的变形增大时,第一张紧辊与第二张紧辊之间的滚动阻力较大,布料在拉着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转动时,布料的拉力等于第一张紧辊与第二张紧辊之间的滚动阻力,从而使其对布料的张力可调节。上述技术方案虽说均可实现对布料张紧度的调整,然而,其设计结构复杂,实施成本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当完成对布料张紧操作后,上述的张紧机构或张紧装置即始终保持于锁死状态或难以根据收卷速度的不同进行自适应性调整。譬如,在收卷速度波动量超标的情形下,纤维布的张紧度时大时小,势必会导致收卷后纤维布各层间的压紧度未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值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纤维布料卷的成型形态欠佳,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纤维布张紧装置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五洋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068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