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04396.7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3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刚;吴建国;李文杰;刘彬武;林正春;赖泽林;崔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南沙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2D11/06;F22D1/00;F01D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杜朝霞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锅炉 低压 管路 调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涉及燃气轮机领域,包括框架,框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和凝结水加热器,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汽包,汽包的顶部安装有除氧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排气组件,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其会传输信号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会启动排气扇和电磁铁块,电磁铁块通电后会产生磁性,继而可吸附磁块,使磁块上移,磁块上移后不再遮挡排气孔,此时排气扇工作可将框架内部的气体抽出,此时热量便会通过排气孔散出,以提高对框架的散热效率,防止框架内部积集大量热量而难以快速排出,进而避免加速框架内部电器件的损坏速度,从而提高了框架内部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领域,具体为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燃气轮机发电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以其高效率、低排放、运行特性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世界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联合循环机组投入市场;联合循环电厂的燃料不仅使用天然气,还会使用炼钢排气(主要成分为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轻油、重油等,炼钢排气(主要成分为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轻油、重油等燃料成分中含硫,硫份的增加导致烟气酸露点温度变高,有些可能会高达120℃左右,酸露点温度越高,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发生酸腐蚀的可能性就越大。
现有的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由于余热锅炉尾部防酸露点腐蚀系统较为复杂、设备配置成本较高、且在运行过程中系统功能不足,导致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同时由于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和凝结水加热器均设置于框架内部,且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和凝结水加热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热量,而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排出,导致一直积集在电器件的周围,继而会加速电器件的损坏速度,并降低了电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会影响后续该系统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以解决防酸露点腐蚀系统较为复杂与电器件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散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余热锅炉低压主汽管路调节系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和凝结水加热器,所述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汽包,所述汽包的顶部安装有除氧器,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顶部连接有延伸至除氧器内部的送料管,所述低压过热器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外表面安装有低压主汽旁路调节阀,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凝结水可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凝结水加热器的内部,同时经低压过热器加热后的蒸汽会通过排气管排出,而低压主汽旁路调节阀和第三连通管的设置,可根据燃料是否含硫来选择打开低压主汽关断阀还是低压主汽旁路调节阀,对燃料的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框架顶部一侧的排气筒和安装于框架内部上方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筒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电磁铁块,所述排气筒的内部固定有垫环,所述垫环的顶部设置有磁块,所述排气筒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所述排气筒的内部下方安装有排气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其会传输信号至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会启动排气扇和电磁铁块,电磁铁块通电后会产生磁性,继而可吸附磁块,使磁块上移,磁块上移后不再遮挡排气孔,此时排气扇工作可将框架内部的气体抽出,此时热量便会通过排气孔散出,以提高对框架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磁块的外壁与排气孔相接触,所述磁块位于电磁铁块的正下方,多个所述排气孔呈环形阵列状分布于排气筒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块与排气孔相接触后,可封堵住排气孔,以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排气孔进入至框架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南沙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广州发展南沙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04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表面处理设备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
- 下一篇:液压系统及平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