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730976.5 | 申请日: | 2022-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武学明;陈湘恺;方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世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4;G01N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安盼盼 |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幕墙 抗风性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建筑幕墙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供风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具有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持幕墙面板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两块用于夹持幕墙面板的夹板、驱动两块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滑动的夹持气缸,夹板相对靠近一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用于监测幕墙面板与夹板之间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操作台上设有驱动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一端面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压力传感器来反映幕墙面板承受风压时所承载的压力,从而反映与幕墙面板连接的支承结构所需承载的压力,不单单检测幕墙面板本身的抗风压性能,从支承结构强度对幕墙面板的抗风压性能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幕墙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一般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围护,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也被广泛应用在普通建筑及高层建筑中,因此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性能需要满足高层建筑的使用要求,防止出现高空坠物的情况,因此在建筑幕墙安装前,其抗风压性能需要进行检测试验。
现有的检测装置中一般都是检测建筑幕墙的面板本身破碎前能够抵抗风压的性能,检测维度单一,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检测维度单一造成检测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幕墙抗风性检测装置,对幕墙面板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包括用于安装幕墙面板的检测机构、对幕墙面板吹风的供风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具有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用于夹持幕墙面板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两块用于夹持幕墙面板的夹板、驱动两块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滑动的夹持气缸,夹板相对靠近一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用于监测幕墙面板与夹板之间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操作台上设有驱动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一端面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供风机构向幕墙面板吹风模拟风压,而使幕墙面板与夹板之间的挤压作用力模拟成支承结构所承载的作用力,通过压力传感器来进行作用力数值反馈,从支承结构的连接强度维度来对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性能进行检测,不单单仅对幕墙面板本身性能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可优选的,供风机构包括风扇、驱动风扇旋转的供电箱、用于安装供电箱的安装台、固定在安装台上的顶升机、安装在顶升机远离安装台一侧的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升机作用下驱动安装台及供电箱、风扇升降移动,可以改变风扇吹向幕墙面板的位置,当风扇向幕墙面板与第一端面之间吹风时,幕墙面板与第一端面之间的空气流速大,气压小,此时幕墙面板承载的风压朝向第一端面一侧;当风扇向幕墙面板远离第一端面一侧吹风时,幕墙面板远离第一端面一侧的空气流速大,气压小,此时幕墙面板承载的风压远离第一端面一侧,从而能够检测多种风力条件下幕墙面板的抗风压性能。
进一步可优选的,第一端面为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端面设置为平面,减少第一端面对风力的影响,从而减少第一端面对幕墙面板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进一步可优选的,第一端面为凸面或凹面或波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端面设置成凸面或凹面或波纹面等非平面状,可用于检测在同等风压情况下,不同的第一端面对幕墙面板抗风压性能的影响,从而可根据实际安装时的建筑物外墙面来相应提高幕墙面板强度以及支承结构强度,如在同等风压情况下,第一端面为凹面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小于第一端面为凸面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即第一端面为凸面时,同等风压条件下幕墙面板上的支承结构所承受的载荷相对较大,因此在实际安装时若建筑物外墙面为凸面,则需适当提高幕墙面板强度以及支承结构强度,来保障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世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世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30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