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及其治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724987.2 | 申请日: | 2022-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5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而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6;C02F3/34;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支流 支浜消劣 治理 生态 修复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及其治理方法,生态修复剂由以下组分组成:土著微生物、河道修复菌种。支流支浜情况复杂,有的截污不彻底,有的水量小,封闭水体,这几年消劣任务重,需要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采取生态治理方法,旨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回归原始生态,长治久清。生态修复剂主要成分为微生物、生物酶等物质,无二次污染,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及其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河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污染问题,被严重污染的河道数量很多,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开始逐渐恶化。河道的污染对周围的环境以及生态体系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周围的生态结构已经消失,在枯水期时很多河道变得干涸,在雨季时又会出现洪涝灾害。
河流对于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河流生态环境都正在遭受着污染与破坏,为了实现河道水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力度,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生物修复、河岸生态修复、物理修复、人工浮岛、人工湿地技术等相关的修复技术,积极修复河道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净化水体,促进各种生物多样化发展。
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岸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整治、上游河道整治、区域环境整治、创新管制机制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水质稳定达标,劣Ⅴ类全面消除,河道生态得到修复,长效管护全面覆盖,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及其治理方法。
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生态修复剂由以下组分组成:土著微生物、河道修复菌种。
土著微生物为支流支浜中进行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群;河道修复菌种为市售菌剂,注药由硝化菌、芽孢杆菌、复合生物酶、激活因子及活性载体组成。
土著微生物筛选方法为:
(1)采集支流支浜中水样,根据水样检测结果,在水样中添加营养物质,使水样中各污染物浓度达到该支流支浜中水中最高污染物浓度,曝气保持2-10天,在过程中随时补加营养物质,保持水样中各污染物浓度与该支流支浜中水中最高污染物浓度;
(2)曝气后,对水中微生物菌群进行监测,经培养制得菌体浓度不小于1.0×109cfu/mL;
(3)将上述菌剂稀释10倍,向其添加营养物质,使水样中各污染物浓度达到该支流支浜中水中最高污染物浓度,曝气保持2-10天,对水中微生物菌群进行监测,经培养制得菌体浓度不小于2.0×109cfu/mL,得到土著微生物菌剂。
用于支流支浜消劣治理的生态修复剂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土著微生物菌剂按支流支浜污水体积的1~2‰投加,每隔3~5天投加一次,连续投加3~5周;再将各类优势河道修复菌种按支流支浜污水体积的1~2%投加。
支流支浜情况复杂,有的截污不彻底,有的水量小,封闭水体,这几年消劣任务重,需要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采取生态治理方法,旨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回归原始生态,长治久清。生态修复剂主要成分为微生物、生物酶等物质,无二次污染,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原料和试剂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实施例1
土著微生物筛选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而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而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4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高强度85级帘线钢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