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2232.0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火石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9/40 | 分类号: | H04L49/40;H04Q1/06;H04Q1/16;H05K7/20;G08B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赵宜双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工程 智能化 光纤 交换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涉及光纤交换设备技术领域。该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包括光纤交换机壳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开口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表面镶嵌连接有多组网络连接接口,所述网络连接接口用于通过连接通信光纤与外网实现信息传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主机,所述智能控制主机用于对通信光纤中的网络数据进行中继传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开口端外侧设置有夹线机构,并且夹线机构两端与光纤交换机壳体两侧壁相连,本发明既能保证火石智能呼叫管理或其他通信工程信息中的各个传输线传输信号的稳定性,防止其脱落,又能对其进行灵活的降温和干燥,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工程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主要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和信息论为基础,以电子、光子、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主干专业,然而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是通信工程领域的一种重要设备,应用在火石智能呼叫管理系统起到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作用,其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保证火石智能呼叫管理系统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现有的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火石智能呼叫管理系统中连接的传输线头与其网络连接接口只是简单的插接在一起,长时间使用下来容易造成传输线头从网络连接接口处松动或脱落,进而导致火石智能呼叫管理系统信号传输不稳定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解决了既能保证火石智能呼叫管理或其他通信工程信息中的各个传输线传输信号的稳定性,防止其脱落,又能对其进行灵活的降温和干燥,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寿命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通信工程用智能化光纤交换设备,包括光纤交换机壳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开口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表面镶嵌连接有多组网络连接接口,所述网络连接接口用于通过连接通信光纤与外网实现信息传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主机,所述智能控制主机用于对通信光纤中的网络数据进行中继传输,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开口端外侧设置有夹线机构,并且夹线机构两端与光纤交换机壳体两侧壁相连,所述夹线机构用于对插接在多组网络连接接口上的通信光纤进行夹持限位;
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内腔顶部表面中部设置有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一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用于配合温湿度传感器以实现对光纤交换机壳体内的智能控制主机进行智能监控,所述光纤交换机壳体另一侧壁镶嵌连接有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用于将光纤交换机壳体内部的热量和潮湿空气进行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机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表面开设有多组限位孔,并且每组所述定位板一侧均开设有插线孔,同时插线孔一端贯穿定位板顶部或底部表面,所述插线孔用于配合限位孔以实现对插接在网络连接接口上的通信工程上的光纤进行收纳;
所述定位板上且位于每组限位孔位置均开设有第一螺孔,并且每组第一螺孔内腔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锁紧钮,所述第一螺孔用于配合第一锁紧钮以实现对收纳的光纤进行夹持限位;
所述定位板一侧壁均设置有伸缩组件,并且伸缩组件另一端与光纤交换机壳体侧壁相连,所述伸缩组件用于调节定位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内腔且位于第一锁紧钮一端设置有压板。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限位孔与每组所述网络连接接口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火石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火石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2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