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3426.4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亓焕军;谢松才;赵兴波;张秀强;李成;赵玉水;国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8;D02G3/44;D02G3/34;D04B1/24;D04B1/14;D01G15/84;A41D1/04;A41B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尚久恒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聚酰亚胺 锦纶 混纺 针织 毛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所述针织毛衫的纱线为包芯包缠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包芯层、短纤维层和包缠层,短纤维层包覆于包芯层的表面,包缠层螺旋缠绕于短纤维层的表面,包芯层和包缠层为锦纶长丝,短纤维层为动物绒和聚酰亚胺的混纺短纤维。本发明采用动物绒和有色聚酰亚胺纤维混纺,特殊的纤维混合均匀,毛衫产品无条影;同时交缠彩色长丝,产品无需再次染色,颜色风格可根据原料颜色与混纺比进行调整,色彩丰富自然,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绒纤维重量轻、柔软、韧性好,特别适合制做保暖毛衫,穿着时轻、软、柔、滑,非常舒适,是任何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动物绒多为一根根细而弯曲的纤维,其中含有很多的空气,并形成空气层,可以防御外来冷空气的侵袭,保留体温不会减低。
聚酰亚胺是一种新型的纤维材料,具有出色的保暖和抗菌和性能,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天然绒类纤维(兔绒、羊绒、驼绒等)与其进行混纺,同时也能提高纱线强力,减小纺纱难度。
传统毛衫纱线通常使用赛络纺或环锭纺纺纱方式织造,纱线捻度设计低,导致纱线毛羽严重,强力低,致使成衣毛衫不耐穿着;因针织需求无法上浆,织造过程中的摩擦进一步导致毛衫毛羽增多,毛衫起毛起球问题严重。
专利CN 103789904 A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梭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酰亚胺梭织布包括聚酰亚胺纤维铁纶丝聚酰亚胺纤维铁纶丝:45-70%;羊绒:10-25%;羊毛:10-25%;其他辅料:5-10%,且所述的其他辅料为棉、亚麻、天丝、莫代尔、竹炭纤维、绢丝、蚕丝、粘胶、涤纶中的至少一种,而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合成及选择、散毛染色、和毛、梳毛、合捻、织片及后整理等。传统的毛衫织造存在大量的染色工序,染色过程中添加的染色剂和化学原料等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并且染色会对绒类纤维造成一定的破坏。传统纯色纺毛衫采用和毛后梳毛机直接成粗纱毛饼后纺纱的工艺,对不同颜色的纤维混合能力弱,容易出现纤维混色不匀,造成毛衫成品出现条影;一种天然的,无需染色的,混色均匀的特殊颜色织物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所述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的纱线为包芯包缠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包芯层、短纤维层和包缠层,短纤维层包覆于包芯层的表面,包缠层螺旋缠绕于短纤维层的表面,包芯层和包缠层为锦纶长丝,短纤维层为动物绒和聚酰亚胺的混纺短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动物绒为羊绒、驼绒、牛绒中的一种或多种,长度为30-40mm。
作为优选,所述聚酰亚胺为天然黄色短纤维,长度为35-40mm,细度为1-1.5dtex。
作为优选,所述锦纶长丝为原液着色FDY或DTY长丝,细度范围为10-60D,股数为8F-48F,在纱线中的质量占比为40%-60%,包芯层和包缠层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的一种动物绒/聚酰亚胺/锦纶混纺针织毛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动物绒洗净,加入抗静电剂、和毛油、水进行养生;
(2)和毛:分别对聚酰亚胺纤维和动物绒进行初步开松,聚酰亚胺纤维要进行多次开松,然后再与动物绒充分混合和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岱银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3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