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及定位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1121.X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8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李英杰;邓焜筹;揭开媛;冯旭林;苏运;姚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北流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04;G01R1/02;G08B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方晓雯 |
地址: | 5374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线路 接地 故障 定位 装置 识别 系统 | ||
1.一种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直流检测组件(100),包括交直流漏电传感器(101)和通过传导线向交直流漏电传感器(101)供电的蓄电池(102);
动力传输组件(200),包括呈对称设置的前侧板(201)和后侧板(203)及设置在前侧板(201)和后侧板(203)之间位置的隔板(202),所述隔板(202)和后侧板(203)之间位置设置有工形轮(206),所述工形轮(206)上设置有饶合一圈的牵引绳(204),所述牵引绳(204)一端上固设的杠杆(101c-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扳机(101c)上;以及,
可拆卸的连接在动力传输组件(200)下端的连接组件(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漏电传感器(101)包括机身(101a)、固设在机身(101a)上端的嵌头(101b)和设置在机身(101a)一侧用于驱动所述嵌头(101b)开合夹持的扳机(101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01a)的下端位置呈对称开设有通孔(101a-1),所述通孔(101a-1)、前侧板(201)和后侧板(203)之间通过第一螺栓(207)配合以实现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轮(206)滑动套接在转动轴(206a)上,且所述工形轮(206)两侧的所述转动轴(206a)上均固设有限位环(206a-1),所述转动轴(206a)的两端分别间隙配合在隔板(202)一侧面上的第一定位环(202a)和后侧板(203)一侧面上的第二定位环(203a)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2)靠近后侧板(203)的一侧四个拐角位置均设置有定位辊(205),所述定位辊(205)滑动套接在第二螺栓(205a)上,且所述前侧板(201)、隔板(202)和后侧板(20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205a)配合固定,所述前侧板(201)靠近隔板(202)的一侧面上,并位于第二螺栓(205a)的外侧固设有用于抵合在隔板(202)上的抵柱(201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呈对称设置在所述工形轮(206)同侧上下方的两个定位辊(205)的间距尺寸小于工形轮(206)的直径尺寸。
7.如权利要求1、3或6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上端呈开口的夹盒(301)、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盒(301)底面上的套筒(302)和间隙配合在所述套筒(302)外侧的U形板(303),所述夹盒(301)的上端夹持在所述动力传输组件(200)的外侧,并通过位于下方的两个第二螺栓(205a)配合固定,所述U形板(303)的开口端通过固定销(302b-1)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302)外侧壁上的固定耳(302b)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10kV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02)的下端一侧面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开口槽(302a),所述开口槽(302a)位置设置有抵板(304),所述抵板(304)的一端面上固设有螺丝杆(304a),所述螺丝杆(304a)的一端活动穿过U形板(303)的封闭端与螺母(304a-1)螺旋配合,且所述抵板(304)和U形板(303)之间位置的螺丝杆(304a)上滑动套接有弹簧(305),所述螺丝杆(304a)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北流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北流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11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