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间歇性排放口流量触发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0538.4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4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理;高超;任保明;李丽芬;阮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维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20;G01F1/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间歇性 排放 流量 触发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废水间歇性排放口流量触发监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建立与目标废水排放口的采样关系,基于采样关系获取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实时检测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的瞬时流量;判断当前瞬时流量是否超过预设流量阈值,当超过时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对当前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数据控制单元将检测结果上报至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本发明在实现废水排放口精准化监管的基础上,实现减少试剂、减少用电、减少废液等节能降耗,同时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水间歇性排放口流量触发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水环境问题现如今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水样采集和监测是水环境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国内已经建立的污染源在线监测,通常针对废水连续排放的特点,按照设定的时间每2小时采集水样监测一次,基本可以反映企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但对于间歇性排放现场在线监测显然存在问题,废水间歇性排放方式复杂,且排放频次、周期等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有些企业每天排放一两次,每次排放在1h之内。有些企业排放时间次数不固定,每次排放在2h以上。有些企业排放间隔时间固定,但排放时长不固定,有时1h左右有时2h左右排放随机无规律。
由于采用连续性排放的方式进行监测,有些企业取样口设在长期有水的位置(翻水井),无排放时在线监测仪器也正常监测,有时几个小时的测量数据为同一个水样,无法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同时试剂、废液、用电量比较大,监测设备使用寿命短。
按设定的时间采集水样,每2小时采集水样监测一次,给企业留下了操作的时间,有些企业掌握了采样规律,在非采样时间段进行偷排未达标的废水逃避监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水间歇性排放口流量触发监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在实现废水排放口精准化监管的基础上,减少检测试剂、减少用电、减少废液等节能降耗,同时延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水间歇性排放口流量触发监测方法,应用于智能监控仪,该方法包括:
建立与目标废水排放口的采样关系,基于所述采样关系获取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实时检测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的瞬时流量,
判断当前瞬时流量是否超过预设流量阈值,当超过时进行水样采集;
通过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对当前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
数据控制单元将检测结果上报至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可应用于水质采集单元,通过水质采集单元完成整个系统运行,流量获取、采样、供样、留样触发仪表测量过程。
可选地,建立与目标废水排放口的采样关系,基于所述采样关系获取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
当单位时间段内的有效采样次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采样次数时,通过开关量信号触发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对当前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
当检测结果超标时,对当前采集的水样进行超标留样。
可选地,设置视频监控对目标废水排放口及管理站房进行视频实时监控,所述管理站房设置有门禁。
可选地,通过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对当前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对当前采集的水样中的COD、氨氮、总磷、总氮含量进行分析。
可选地,所述实时检测目标废水排放口间歇性排放的废水的瞬时流量,包括:
通过流量计测量目标废水排放口排放的废水的瞬时流量,并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维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维盈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05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