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88474.0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4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黎业铭;谭运才;杨力卫;陈志朕;吴丽华;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5/00 | 分类号: | H02G15/00;H02G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裴康明 |
地址: | 538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快装长 寿命 低压 电缆 断口 绝缘 | ||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力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包括套体,导线,套体下方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断口,套体内设置有防滑结构,套体外侧设置有用于做记号的记号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断口的斗篷式阻尼叶片,利用多片倒刺重叠的结构,形成多重阻尼,当导线插入时倒刺形成反作用力,牢牢固定,在方便出入导线的同时也能防止导线意外脱落,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套体内部的防滑纹,利用防滑纹凹凸不平的纹路,与导线外壁接触,用于增大套体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线需要较大的力才能相对防滑纹运动,从而进一步地防止导线意外脱落,增加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力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低压电力电缆、保护系统电缆、计量系统电缆等在施工中,电缆截断后的裸漏断口的处置没有专门的保护套,一般采用绝缘胶带缠绕做简单处理,甚至利用医疗输液管截断后代替绝缘胶带简单套在端口处,即使有某些简易套帽,因其兼容性差,操作精细度要求高而使用效果不佳。
在目前现存的材料及安装方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所用材料参差不齐,各供电管理单位各部门普遍采用拼凑来的材料,各种材料的物理强度,绝缘强度都不相同,颜色也五花八门,影响现场接线美观,不便于维护、识别。
2、各种材料各种尺寸的绝缘套帽在作业时效率低下,如:绝缘胶带需要十几个动作才能完成一个电缆端口的封装,医疗输液管需要截断、目测尺寸等作业流程,简易套帽需要根据作业对象选择不同尺寸。
3、作业安全不能保障,由于各种材料电绝缘强度存在巨大差异,对现场作业人员构成潜在威胁。
由于电力系统发供用各单位均会在施工、安装、调试、运维等环节大量使用断口电缆的密封操作,再综合以上现状,研制出一种通用性、兼容性、可快速操作,便于现场使用的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安全套帽成为必须。
为此,提出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通过设置在断口的斗篷式阻尼叶片,利用多片倒刺重叠的结构,形成多重阻尼,当导线插入时倒刺形成反作用力,牢牢固定,在方便出入导线的同时也能防止导线意外脱落,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用快装长寿命低压电缆断口绝缘套,包括套体,导线,套体下方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断口,套体内设置有防滑结构,套体外侧设置有用于做记号的记号部。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斗篷式阻尼叶片,所述斗篷式阻尼叶片设置在断口处,所述斗篷式阻尼叶片的结构为多片倒刺重叠,多片所述倒刺均匀排布在断口处,形成多重阻尼,使得导线插入时倒刺形成反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斗篷式阻尼叶片的制作需要用弹性好,强度够的材质。
优选的,所述套体采用PPS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还包括防滑纹,所述防滑纹设置在套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为凹凸不平的纹路,整体呈波浪形,用于增大套体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无法轻易脱落。
优选的,所述记号部包括有套体外部设置的光滑面,光滑面采用可黏贴材质,便于标记套管。
优选的,标记部上黏贴有进线标签,进线黄绿红颜色区分,便于识别,套体自带电缆标签。
优选的,套体有通用兼容性,即减少规格尺寸种类,对不同尺寸的电缆做到一码通吃,以减少现场作业人员选择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8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生物质材料不燃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执行器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