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遥感大数据的动态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87801.0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1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峪;唐泰可;苏茂才;林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94 | 分类号: | G06V10/94;G06V20/13;G06V10/762;G06V10/82;H04L41/12;H04L6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陈瑶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遥感 数据 动态 自适应 分布式 协同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遥感大数据的动态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处理遥感大数据分布式系统中各个分布式节点与遥感数据类别的工作拓扑,实时监测多类别遥感数据得到多类别遥感数据的动态时序序列;将多类别遥感数据的动态时序序列中任意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与对应的前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之间进行变动测算得到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并对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依据所述工作拓扑进行拓扑更新得到后一时序处的动态工作拓扑。本发明实现分布式节点随动态遥感大数据进行动态自适应协同工作,无需在每个时序都要对每个分布式工作节点进行逐一分析,降低了冗余计算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遥感大数据的动态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系列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可接收数据的卫星数量稳定上升,每个卫星搭载的载荷也更加丰富,同时单景数据的规模也达到了GB级别,总体来看,接收到的数据呈现出多源异构及海量的特点.很多学者研究了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与信息提取,使用这些丰富的数据为国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挑战着传统的遥感数据处理方式。
目前,分布式系统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过程中,每经过一个时序就会对各个分布式工作节点进行一次资源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匹配分析,以判断分布式工作节点的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处理多源遥感数据的需要,因此在每个时序都要对每个分布式工作节点进行逐一分析,其中,多源遥感数据变化率小的时序之间,如此逐一分析操作存在了大量的冗余计算,降低分布式协同工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遥感大数据的动态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工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冗余计算,降低分布式处理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遥感大数据的动态自适应分布式协同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处理遥感大数据分布式系统中各个分布式节点与遥感数据类别的工作拓扑,实时监测多类别遥感数据得到多类别遥感数据的动态时序序列;
步骤S2、将多类别遥感数据的动态时序序列中任意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与对应的前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之间进行变动测算得到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并对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依据所述工作拓扑进行拓扑更新得到后一时序处的动态工作拓扑;
步骤S3、对后一时序处的动态工作拓扑进行模型推理得到后一时序处各个分布式节点的协同资源更新状态,并依据协同资源更新状态在后一时序处对各个分布式节点进行协同更新,以实现分布式节点随动态遥感大数据进行动态自适应协同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拓扑的构建包括:
依次将分布式节点作为拓扑中心节点,将分布式节点处理遥感数据类别作为连接在拓扑中心节点上的拓扑分支节点,拓扑中心节点和拓扑分支节点组成工作拓扑;
所述工作拓扑的数量与遥感数据类别的数量相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后一时序处的所述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的测算包括:
利用协方差对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与对应的前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之间进行变动测算得到后一时序处的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
所述多类别遥感数据动态量的测算表达式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轨轨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7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