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71081.9 | 申请日: | 202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谭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投(广东)综合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8/38;G06F8/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张笑 |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设计 人机交互 界面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任务流逻辑,构建任务结构模型;结合人因失误数据库,对每个关键任务节点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任务结构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人因失误数据库,对关键任务节点进行特征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对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再根据优化后的任务结构模型,设计交互界面。引入对每个关键任务节点容易造成人因失误的原因,并结合该原因对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最后设计出的界面要与操作者的认知更加一致。提高核电站人机交互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核电站操纵员的人因失误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情境下,国内外核电站控制系统正快速由传统的模拟控制交互界面发展到数字化人机交互界面。在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时,需要考虑设计的实现步骤、表现形式、与操作人员的心理模型的一致性,才能使交互界面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而如果存在上述几方面的不匹配,则很容易产生认知摩擦问题,产生决策失误。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操作人员最终的决策,发生重大的事故。例如核泄漏事故,其原因就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对全球400余座核电站的事故进行分析可知,近70%的事故与人因失误有关。而人因失误背后的关键诱因中就包括有失科学、合理性的设计人机交互界面。
具体而言,容易引起失误的原因包括复杂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编码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在人机界面的信息视觉表征工作领域,信息编码方式、功能区块布局以及信息呈现方式等均会影响复杂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脑力与心智负荷,进而影响操控作业。因此,如何对复杂的交互界面进行优化设计,并且提高操作人员所选中的与其内心所想的一致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核电站人机交互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核电站操纵员的人因失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包括:根据任务流逻辑,构建任务结构模型;其中,所述任务结构模型中包括若干关键任务节点;结合人因失误数据库,对每个关键任务节点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任务结构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
可选地,所述对每个关键任务节点进行特征分析,包括:对关键任务节点的表述进行分析,和/或;对操作人员的认知进行分析。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包括:对关键任务节点的表述进行优化,和/或;对关键任务节点和与关键任务节点相连的节点间的逻辑顺序进行优化。
可选地,所述根据优化后的任务结构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信息架构与交互框架;信息图符设计;其中,所述信息图符包括图标、控件、导航组件;色彩编码设计。
可选地,上述用于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方法,在对任务结构模型进行优化后,还包括:录入用户通过多模态功能的解锁信息。
可选地,所述录入用户通过多模态功能的解锁信息,包括:向用户展示可通过多模态功能控制的关键任务节点;接收用户选中的关键任务节点;采集用户的多模态信息,并与用户选中的关键任务节点建立对应关系;将该对应关系录入优化后的任务结构模型。
可选地,所述采集用户的多模态信息,包括:采集用户的手势交互动作,和/或;采集用户的语音,和/或;采集用户的眼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投(广东)综合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投(广东)综合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1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向抱夹库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秘制卤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