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3270.3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6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东;杨强;付春旺;潘雪研;姜宇;刘春婷;邹梦宇;雷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16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包材中 元素 杂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包材剪碎,精密称定后,加入盐酸溶液回流提取,提取聚乙烯包材中的元素杂质,获得供试样品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检测,控制氦气流速,对供试样品溶液进行测定。本发明,根据ICH Q3D对制剂中元素杂质的要求而向前一步追溯到包材中,先研究包材中的元素杂质,确定包材的可应用性,然后再确定能否用于相应的制剂产品,避免给企业大规模生产带来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器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在合成过程中由于供应商和生产途径的不同,可能会引入不同的催化剂及金属杂质元素,金属杂质元素包括但不限于Cd、Pb、As、Hg、Co、V、Ni、Al、Zn、Zr、Ti、Cr及其他相关可提取的金属元素。由于不同生产商涉及保密问题,无法准确知道每种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添加了何种金属元素或者有何种金属元素残留,这对需要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包材的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如果能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ICHQ3D中的三类元素及一些比较常见的其他金属元素的方法,可以对每种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杂质有一个准确地了解,之后再根据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包材的企业生产产品(食品和药品等)的规格进行折算,即可在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包材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就可判断出使用这种低密度聚乙烯包材是否有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CN113447583A公开了针对包材对药液质量影响的研究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并采用ICPMS进行包材迁移实验检测项目,检测了27种金属元素,但是其包材是玻璃瓶,不是聚乙烯,且只是针对药液进行的迁移试验,而没有对包材进行提取,其方法不适用于聚乙烯材质包材金属杂质的提取和检测。CN114764085A公开了用ICPMS技术检测超纯树脂材料中的15种元素,但是其提取溶液复杂,包括硝酸、盐酸、硫酸,若操作人员稍微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危险,危险程度较高,另外提取过程还包括灰化消解等步骤,提取工艺复杂。
中国药典中也没有低密度聚乙烯的提取方法和标准规定。新版美国药典中对低密度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没有提供方法,而是根据最终用户认为必要和适当时才进行检测,而新版美国药典1661Evaluation of Plastic Packaging Systems forPharmaceutical Use and Their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中明确规定对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要测定所有的相关元素杂质,不管是否包括在661.1PLASTIC MATERIALS OFCONSTRUCTION中,都应该进行检测,但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检测方法。欧洲药典对一些元素含量的规定并不完全适合制药企业,比如成品中需重点关注的Hg、Pb、Cd、Sb等元素在欧洲药典中都没有明确规定。《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没有提及对包材尤其是低密度聚乙烯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包材剪碎,精密称定后,加入盐酸溶液回流提取,提取聚乙烯包材中的元素杂质,获得供试样品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检测,控制氦气流速,对供试样品溶液进行测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以元素标准贮存溶液配制混合元素标准贮存溶液;以混合元素标准贮存溶液配制混合元素标准系列工作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检测,控制氦气流速,对混合元素标准系列工作溶液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聚乙烯包材中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所述元素包括,锂、铍、镁、铝、砷、钴、铜、钛、钒、铬、锰、镍、锌、汞、金、铊、铅、镉、锑、锶、锆、钼、钡、锡、铁、硒、钌、铑、钯、铟、钨、铂和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3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