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成段标识SID的方法和网络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9204.9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6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其;胡志波;刘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00 | 分类号: | H04L45/00;H04L4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成 标识 sid 方法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成段标识SID的方法和网络设备,在SRv6网络下,发送方网络设备生成用于泛洪SID的报文,并向接收方发送该报文,该接收方根据所述报文中携带的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生成第一SID和第二SID;其中,第一SID和第二SID具有相同的公共部分,第一SID包括该公共部分和第一功能标识,第二SID包括该公共部分和第二功能标识,基准标识包含该公共部分。由于多个SID中的公共部分不重复的占用报文的空间,所以,降低了多个SID占用报文的空间,使得网络设备对其上生成的所有SID在网络中的泛洪成为可能。
本申请是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日为2020年3月9日、申请号为202010158673.5、发明名称为“一种生成段标识SID的方法和网络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成段标识(英文:SegmentIdentifier,简称:SID)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简称:SR)技术被提出。将SR技术部署在第六版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IPv6)数据平面上,称为SRv6。网络设备要为其上的接口以及业务配置对应的定位标识(英文:Locator),基于该Locator生成对应的SID;那么,为了在SRv6场景下实现有效的报文转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网络设备需要将其上所有的SID在网络中泛洪,并且,将基于所配置的Locator生成的网段路由在网络中扩散,以便网络中其他网络设备根据该网段路由以及SID,识别出所接收的各SID分别对应的具体网络设备。
目前,各网络设备通常将其上所有的SID以列表的形式全部携带在用于发布SID的报文(例如:链路状态协议(英文:Link State Protocol,简称:LSP)报文)中,发送给网络中的其他网络设备。但是,由于用于在网络中发布SID的报文长度有限,而每个SID均为128比特的IPv6地址,若随着业务增多或者网络设备上接口数量增多,网络设备上生成的SID太多,则该报文无法承载下所有的SID,很可能导致该网络中无法进行正常通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段标识SID的方法和网络设备,在SRv6网络中,能够有效的减小发布相同数量SID所占用的报文空间,使得网络设备将其上所有的SID在网络中泛洪成为可能,从而确保该网络中通信的正常进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段标识SID的方法,应用于SRv6网络中,该网络中至少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报文,该报文携带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该报文中的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生成第一SID和第二SID,其中,第一SID和第二SID具有相同的公共部分,第一SID包括公共部分和第一功能标识,第二SID包括公共部分和第二功能标识,基准标识包括公共部分。这样,由于用于泛洪SID的报文中对于多个SID中的公共部分仅携带一次,即,多个SID中的公共部分不会重复的占用报文的存储空间,提高了报文传输效率,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使得该报文携带网络设备上生成的所有SID成为可能。
其中,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可以是通过命令行在第二网络设备上配置的。通过在第二网络设备上配置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能够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此生成第一SID和第二SID。而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携带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的报文,也能够基于该基准标识、第一功能标识和第二功能标识生成第二网络设备相应的第一SID和第二SID。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SID和第二SID,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泛洪SID的报文,这两个步骤的实施可以不限定其先后顺序,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执行也可以同时执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9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