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气调节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4460.9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单联瑜;吴俊鸿;周树锋;崔松林;孟红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77 | 分类号: | F24F11/77;F24F11/64;F24F11/86;F24F11/65;F24F11/61;F24F11/54;F24F110/10;F24F110/20;F24F12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2 | 代理人: | 黄海艳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凝露 控制 方法 装置 空气调节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空气调节设备处于防凝露模式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室内的露点温度、环境温度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风机档位;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风机档位,确定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时长、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蒸发器的期望温度;
根据所述期望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实际温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风机档位,确定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包括:
获取设定的初始防凝露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和所述风机档位,确定调整值;
根据所述调整值对所述初始防凝露温度差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和所述风机档位,确定调整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分别和第二设定温度和第三设定温度比较;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确定和所述风机档位对应的调整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确定和所述风机档位对应的调整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设定温度,确定和所述风机档位对应的调整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时长、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蒸发器的期望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时长,确定对应的时长系数;其中,所述时长系数和所述运行时长成反比例关系;
根据所述时长系数对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进行调整,确定调整后的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调整后的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的差值,确定所述蒸发器的期望温度。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期望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实际温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确定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期望温度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响应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处于设定的第一温度区间,则按照设定的频率降低速度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响应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处于设定的第二温度区间,则按照设定的频率升高速度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响应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处于设定的第三温度区间,则禁止调整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室内的露点温度,包括:
获取设定的空气焓湿表;
根据当前室内湿度值查找所述空气焓湿表,以确定所述露点温度。
7.一种防凝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空气调节设备处于防凝露模式的情况下,确定室内的露点温度、环境温度和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风机档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值,以及所述风机档位,确定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时长、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和所述露点温度,确定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蒸发器的期望温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温度和所述蒸发器的实际温度,调整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获取初始防凝露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和所述风机档位,确定调整值;
根据所述调整值对所述初始防凝露温度差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所述目标防凝露温度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44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