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3611.9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64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向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鑫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32;H02B1/28;H02B1/38 |
| 代理公司: | 合肥禾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46 | 代理人: | 杨凡 |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锡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传感 透风 功能 配电柜 | ||
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配电柜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主要散热源的接线单元和连接导线难以一起移动,配电柜的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使得配电柜内部的接线单元受热程度不一样,导致接线单元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透风机构、橡胶顶板、控制单元与散热组件,利用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出主柜体内的温度数值,当温度较高时,电动推杆收缩,区域板A和区域板B沿着导轨板下移,且直穿杆原本所带磁性消失,使得主插板能够在对接孔内部做活塞运动,反插板能够在上接口内部做活塞运动,对接孔与上接口内部的气体会进入到直通板内,再由气流喷出口喷出,加快主柜体上半部分的气流流动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会接入较多的线材,在通电之后,接线单元以及线材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然而配电柜一般均是一个密闭空间,散热效果较差,则会导致接线单元和线材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
目前的配电柜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主要散热源的接线单元和连接导线难以一起移动,因配电柜内部的上下温度不一样,配电柜的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使得配电柜内部的接线单元受热程度不一样,导致接线单元的使用寿命下降,所带来的后期维修成本相对较高,且散热透风与防尘效果难以均衡。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目前的配电柜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主要散热源的接线单元和连接导线难以一起移动,因配电柜内部的上下温度不一样,配电柜的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使得配电柜内部的接线单元受热程度不一样,导致接线单元的使用寿命下降,所带来的后期维修成本相对较高,且散热透风与防尘效果难以均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传感透风功能的配电柜,包括主柜体,设置在主柜体内部用于连接线路的接线单元,以及设置在主柜体一侧的柜门,主柜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透风机构,主柜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透风机构用于将主柜体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将主柜体内部热量排出至外界的过程;
透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柜体内壁上的导轨板,设置在导轨板一侧的区域板A和区域板B,以及设置在区域板A一侧的主插板,区域板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接板和反插板,主柜体的底部设置有上接板和直通板。
进一步地,区域板A和区域板B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导块,两组所述的导块之间穿设有直穿杆,直穿杆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开设在导轨板外表面的导轨相连接。
进一步地,对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对接孔,对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管A,支管A的一端与对接孔相连通,支管A的另一端与直通板相连通,直通板的上端设置有气流喷出口,上接板的内部设置有上接口,上接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管B,支管B的一端与上接口相连通,支管B的另一端与直通板相连通。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侧信号连接有温度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信号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的一侧信号连接有信号执行模块。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模块用于监测出主柜体内的温度数值,并将温度数值传输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再将温度数值传输给信号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将数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信号执行模块,信号执行模块与电动推杆信号连接,信号执行模块通过传输过来的电信号来判断电动推杆是伸长还是收缩,且与直穿杆电性连接的外接电源也与信号执行模块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鑫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鑫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3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