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划拉协作式铝合金扁管分切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2022.9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拉德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划拉 协作 铝合金 扁管分切机 | ||
本发明的划拉协作式铝合金扁管分切机,其包括扁管定位单元和扁管分切单元,扁管分切单元包括横向分切组、纵向分切组,横向分切组包括横向臂架、横向切刀,纵向分切组包括纵向臂架、纵向切刀,且横向切刀和纵向切刀位于同一个切割平面上,分切时,纵向切刀在扁管左右两侧形成侧部切口,横向切刀在扁管上下两层形成层部切口,其中以侧部切口和层部切口中的一个为导向,进行另一个分切后,在后定位部运动中扯断扁管。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滑切和拉扯之间的协作,并以侧部切口和层部切口中的一个为导向进行另一个划切,不仅端口变形率低,而且不会出现毛刺;另一方面在无需横向切刀复位下,能够衔接两次分切,大幅度提升扁管分切的效率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裁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划拉协作式铝合金扁管分切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多孔道铝合金扁管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量较大,其一般采用精炼铝棒、通过热挤压、经表面防腐处理后生产而成的薄壁多孔扁形管材。
然而,根据加工需要进行扁管的裁切,常规的裁切采用切割锯片,并在切割锯片相对扁管的运动中实施裁切,但是,由于铝合金扁管自身厚度薄,其在裁切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1、裁切的进刀量不好控制,非常容易造成裁切端口发生变形,而且所形成碎屑飞溅,环境和噪音都存在污染;
2、裁切后,端口的边角出现毛刺,因此,切完后还要去毛刺处理;
3、每次裁切极容易在与切割锯片接触的瞬间造成变形的概率较高,同时每次裁切完成后,均要复位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裁切,因此,裁切的效率十分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划拉协作式铝合金扁管分切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划拉协作式铝合金扁管分切机,其包括:
扁管定位单元,其包括沿着扁管传输方向隔开并形成裁切区域的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其中后定位部沿着前后方向相对所述前定位部运动设置;
扁管分切单元,其包括位于裁切区域一侧且能够沿着左右方向划拉扁管的横向分切组、位于裁切区域上方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划拉扁管的纵向分切组,其中横向分切组包括一端形成横向豁口的横向臂架、上下对齐设置在横向豁口顶部和底部的横向切刀,纵向分切组包括下端部形成纵向豁口的纵向臂架、左右对齐设置在纵向豁口左右内壁上的纵向切刀,且横向切刀和纵向切刀位于同一个切割平面上,
分切时,纵向切刀在扁管左右两侧形成侧部切口,横向切刀在扁管上下两层形成层部切口,其中以侧部切口和层部切口中的一个为导向,进行另一个分切后,在后定位部运动中扯断扁管。
优选地,横向切刀为圆盘切刀,且上下间隔距离为D,扁管厚度为H,D≤0.2×H。这样一来,所形成切入口发生的形变率较低,而且一般分切后,轻轻碰触就会断开。
优选地,扁管的左右两侧呈圆角设置,且圆角半径为r,纵向切刀为圆盘切刀,且所形成的切割宽度为W1,0.5r≤W1≤2r。在此,圆角和圆盘的接触是渐进式的,因此,切口变形率低,同时也便于另一组刀具的切入,确保端面切口的平整。
优选地,纵向切刀左右间隔距离为L,扁管宽度为W,L≤0.9×W。这样一来,确保切入口形成满足另一组刀具衔接分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横向豁口呈水平设置的“U”型;纵向豁口呈开口朝下的“U”型,且分切中“U”型均能够避让扁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助于实施扁管高效裁切(简言之,可以完成一次裁切后,横向豁口停留在当前状态,待下一个分切点进入裁切区域后,此时,通过横向切刀的复位动作进行对应分切点的回分切,因此,实现无需横向切刀复位的前提下,完成两次分切的快速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拉德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杰拉德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2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载式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 下一篇:钠离子电池内芯、其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