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及切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1594.5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荣;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荣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B23D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预制件 工用 切割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其承载面上的开缝组(200)和切割系(300),钢结构预制件在所述开缝组(200)的限制下固定在承载面上,所述切割系(300)用于形成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的切割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组(200)具有两个拉力端,所述切割系(300)的切割侧通过横移的方式对钢结构预支件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在所述拉力端的作用下,钢结构预制件形成的切面逐渐分离产生槽口,再配合横移过来的切割侧进行线接触式的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组(200)包括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所述开缝组(200)还包括配合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工作的拉力部和限制部,在拉力部和限制部的作用下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形成两个拉力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与底座(100)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在拉力部的作用下,所述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具有一个向远离切割系(300)切割方向的动能;所述限制部设置在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上,借助限制部将钢结构预制件固定在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对称设置在切割系(30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为受力件(230),所述受力件(230)为“L”形结构,所述受力件(230)形成的“L”形槽在动能的作用下将钢结构预制件限制在承载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部包括转动臂(240),所述转动臂(240)设置在其对应的第一侧拉板(210)以及第二侧拉板(220)的底部,其中:
所述转动臂(240)对应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臂(24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的底部,所述转动臂(240)带动其对应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转动连接在底座(100)上;
所述拉力部还包括拉力臂(242),所述拉力臂(242)由伸缩杆配合弹性件组成,以在弹性件形变产生弹力作用下形成动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顶板(110)和底板(120),所述顶板(110)的底部开设有上摆室(110A),所述底板(120)的顶部开设有下摆室(120A),所述顶板(110)和底板(120)固定后,通过上摆室(110A)和下摆室(120A)闭合形成容置转动臂(240)的空间;
所述上摆室(110A)和下摆室(120A)上设置轴体(130),所述转动臂(240)的一端与轴体(13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臂(240)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侧拉板(210)和第二侧拉板(2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室(110A)和下摆室(120A)均为对称的扇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臂(240)之间具有高度差,以使两个转动臂(240)在不同空间内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系(300)包括主体(310)和切割刀(320),所述主体(310)用于搭载切割刀(320),所述主体(310)在底座(100)承载面的中轴线上进行横移;
所述切割刀(320)在电机的驱动下形成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的切割侧。
1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结构预制件加工用切割系统的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S1、将钢结构预制件放置在承载面上,再借助开缝组(200)的两个拉力端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限制;
S2、切割系(300)的切割侧通过横移的方式对钢结构预制件进行切割移;
S3、随着切割深度的增加,同时在拉力端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切面形成“V”形槽口,“V”形槽口与切割侧接触进行线接触式的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荣,未经陈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15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