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1393.5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满;苏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8B21/1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国信鼎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31 | 代理人: | 李永芬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坡 灾害 协同 预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方法和系统,涉及灾害预警领域。该方法包括实时接收滑震信号和水位信号;根据滑震信号分析得出滑坡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并发出大型滑坡告警;根据滑坡与河道水系的空间关系,评估滑坡造成堵江的可能性;若滑坡存在造成堵江的可能性,则发出堵江二级预警,并结合水位信号,判断是否已发生堵江;若已堵江,则发出堵江一级预警,根据滑坡与河道水系的空间关系定位堵江点位;根据水位信号,评估滑坡堰塞回水和溃决洪水的危险性,发布对应等级的洪水预警。本发明通过及时、准确地识别滑坡堰塞的灾变环节及严重程度,主动发出滑坡堰塞阶段判别和预警信息,有助于自动判别滑坡堰塞灾变链的灾变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灾害预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滑坡堰塞灾害链一般指滑坡堵江堰塞及其链生的上游回水和下游溃决洪水事件,完整的灾害链过程包括滑坡-堰塞-回水-溃决四个灾变环节。滑坡堰塞灾害链由点域的滑坡灾害演变为线域的河道水灾,影响范围延长、危害面积扩大,可能导致几公里或几十上百公里的区域遭受水灾;溃决时河道水位急剧增大,破坏力也随之急剧上升,可能导致沿河桥梁冲毁、路基崩坏、房屋倒塌。
由于灾害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难以事先发现活动征兆,难以实施监测预警。近期发生的易贡滑坡堰塞湖、北川唐家山滑坡堰塞湖、白格滑坡堰塞湖、色东普滑坡堰塞湖等均是滑坡堵塞发生后才被当地人员发现,及至应急部门收到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已过多时。如果能通过监测预警手段及时、准确地发现滑坡堵江,并对可能发生的堰塞湖洪水进行预警,将对滑坡堰塞灾害链的应急响应提供更多宝贵的时间。
现有的滑坡堰塞预警往往由堰塞点当地居民发现滑坡堵塞河道后再进行上报,或者由临近居民发现河道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后再进行上报。如若堰塞点发生在无人区或少人区,或者居民缺乏经验不能根据水位变化判定堰塞的发生,则可能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堰塞而延误救援时机。
灾害链活动可大体分为前链事件和后链事件,突出特点是间歇性和放大性,即前链和后链存在间歇期,且后链往往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由于前链事件具有隐蔽性,难以事先锁定活动区,后链事件虽然活动区明确,但复杂多变且可供处置的窗口期往往较短,一旦处置失效可能由于放大性而带来严重后果。从应急管理业务角度看,其主要目的是断链或者减轻后链的灾害损失。
受限于经费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易发区的每个坡面、沟道采取点域监测设施,但如果能够通过监测站网快速识别前链事件并定位活动区间,则有助于主动采取后链应对措施;对于后链事件,如果能通过监测站网及必要的补点监测判别灾变环境和灾变特征指标变化,则有利于精准决策和减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一种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方法和系统,其通过及时、准确地识别滑坡堰塞的灾变环节及严重程度,主动发出滑坡堰塞阶段判别和预警信息,有助于自动判别滑坡堰塞灾变链的灾变过程,填补无人区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技术的空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坡堰塞灾害链协同预警方法,包括:
实时接收滑震信号和水位信号,其中,所述滑震信号指滑坡发生过程产生的低频震动信号,所述水位信号指河道水位变化时产生的传感信号;
根据所述滑震信号分析得出滑坡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信息,并发出大型滑坡告警;
根据所述滑坡与河道水系的空间关系,判断所述滑坡造成堵江的可能性;若所述滑坡存在造成堵江的可能性,则发出堵江二级预警,并结合所述水位信号,判断是否已发生堵江;若判定已发生堵江,则发出堵江一级预警,并根据滑坡与河道水系的空间关系定位堵江点位;
根据所述水位信号,评估滑坡堰塞回水和溃决洪水的危险性,发布与滑坡堰塞回水和溃决洪水的危险性对应等级的洪水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1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