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5464.0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1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谷志攀;姚金池;余方文;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A42B3/28 | 分类号: | A42B3/28;A42B3/04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于笑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空调 头盔 头部 温度 调控 保护 结构 | ||
1.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包括供液循环结构(1)和佩戴防护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防护壳体(2)的内侧设有降温调控组件(3)和温控调节控制组(4);
所述佩戴防护壳体(2)包括外防护套壳(21)、内衬壳(22)和皮表贴合夹层(23),所述内衬壳(2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的内侧,所述皮表贴合夹层(23)与所述内衬壳(22)固定连接,所述外防护套壳(21)与所述皮表贴合夹层(23)之间形成有散热流通腔(24);
所述降温调控组件(3)包括循环铺设管(31)、温导加速管路(32)和锁止管阀(33),所述循环铺设管(3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的内侧,所述温导加速管路(32)与所述循环铺设管(31)固定连接,且所述温导加速管路(32)的底面与所述皮表贴合夹层(23)相互接触,所述锁止管阀(33)设置于所述温导加速管路(32)和所述循环铺设管(31)的导通端;
所述温控调节控制组(4)包括内置温感器(41)、外置温感器(42)、循环液温感器(43)和中央处理器(44),所述内置温感器(41)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衬壳(22)底壁,所述外置温感器(42)固定连接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外壁,所述循环液温感器(43)固定连接于所述循环铺设管(31)的内侧,所述中央处理器(44)设置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的外侧用于接收所述内置温感器(41)、所述外置温感器(42)和所述循环液温感器(43)的温度感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循环结构(1)包括供液输送驱动件(11)、循环导出管件(12)和连接管头(13),所述供液输送驱动件(11)和所述循环导出管件(12)均嵌设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内侧,所述供液输送驱动件(11)和所述循环导出管件(12)均通过所述连接管头(13)与所述循环铺设管(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通腔(24)内侧设置有散气孔槽(241)和封堵阀口(242),进而用于空气进入所述散热流通腔(24)内部后的流通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调节控制组(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外壁的旋钮式调控器(45),通过所述旋钮式调控器(45)向所述中央处理器(44)发送调控信号,进而经所述中央处理器(44)计算处理后发送至所述供液输送驱动件(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套壳(21)与所述循环铺设管(31)之间通过安装连接件(34)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铺设管(31)和所述温导加速管路(32)均为PVC材质软管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调头盔的头部温度调控保护结构的使用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使用者经头部置于外防护套壳(21)的内侧后,使内衬壳(22)部分与头皮表接触支撑,进而完成佩戴;
步骤S2、佩戴完成后,通过设置于外防护套壳(21)内外两侧的内置温感器(41)和外置温感器(42)对外环境温度以及使用者体温感应采集,在超出中央处理器(44)设定感应温度阈值后,经中央处理器(44)向供液输送驱动件(11)发送降温启动信号,经供液输送驱动件(11)启动后将制冷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循环铺设管(31)内,并经循环导出管件(12)的引导于循环铺设管(31)内实现往复循环,进而达到降温目的;
步骤S3、降温过程中,在冷却液初始循环阶段下,散气孔槽(241)以及封堵阀口(242)处于导通状态,使循环铺设管(31)内循环冷却水产生的部分冷温经散气孔槽(241)和封堵阀口(242)导出,同时内衬壳(22)对循环铺设管(31)的直接接触部分隔离,进而防止外防护套壳(21)内部温度由于循环铺设管(31)内循环冷却水的介入在初始阶段产生骤降,达到使用人员不会因温度骤降产生血管收缩的目的,进而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使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学院,未经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54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