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5278.7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2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贾尊渊;李萍;梁之江;惠楠;马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12;H02J50/50;G06N3/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遗传 算法 线圈 无线 电能 传输 系统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选定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拓扑电路并确定优化目标;
步骤S2、计算发射线圈、中继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自感、互感和交流电阻,将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功率、传输效率、线圈尺寸、过流、线圈成本、带宽、ZPA特性的要求转化为遗传算法的约束条件;
步骤S3、设置遗传算法的结束条件和变异率,基于约束条件并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目标进行求解,得到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目标优化结果;
步骤S4、根据所得目标优化结果,搭建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拓扑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一端与输入电源正极连接,第一电感L1另一端同时与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电容C1另一端与输入电源一端另连接,第二电感L2另一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以及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连接,第二电容C2以及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另一端与输入电源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线圈Lp、中继线圈Lz、接收线圈Ls,发射线圈Lp与中继线圈Lz同向耦合,中继线圈Lz与接收线圈Ls同向耦合,发射线圈Lp串联发射线圈谐振匹配电容Cp,中继线圈Lz串联中继线圈谐振匹配电容Cz,接收线圈Ls串联接收线圈谐振匹配电容Cs和负载Rfuza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通过配置拓扑电路的元件参数满足式(1)的关系,实现零相角特性以及恒压输出:
其中,ω为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角频率;
拓扑电路的元件参数的配置过程如下:
首先选定第一电感L1的值,在满足式(1)的情况下,中继线圈Lz中流过的电流Iz满足:
其中,M12是发射线圈Lp和中继线圈Lz之间的互感;
电流Iz的模值|Iz|满足:
其中,P为目标功率,M23是中继线圈Lz和接收线圈之间Ls的互感;Rfuzai为负载,Rs是接收线圈Ls的交流电阻;
然后,在第一电感L1的值已经被选定的情况下,根据中继线圈Lz、接收线圈Ls的半径和匝数,确定中继线圈Lz和接收线圈Ls之间的互感M23,进而根据公式(3)得到中继线圈Lz中需要感应出电流的模值|Iz|;
接着,根据公式(2)确定第二电感L2的值;
最后,基于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值,根据公式(1)确定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合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52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