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户共享切片服务的方法、终端、平台、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2436.5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宋玉珊;魏进武;许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1/0893;H04W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杜丹丹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共享 切片 服务 方法 终端 平台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共享切片服务的方法、终端、平台、设备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终端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第一标识包括用户标识,以使服务平台查询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账号,查询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同时允许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一用户数量及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当前在用专用网络切片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二用户数量,响应于第一用户数量大于第二用户数量,生成携带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并基于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为对应用户终端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同一应用账号下的多用户终端同时使用切片服务,而无需各个用户分别订购切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共享切片服务的方法、一种用户终端、一种服务平台、一种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切片是5G最具特色的创新能力之一,可将网络资源灵活分配、按需组网,基于一张统一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网络切片都是一个隔离的端到端网络,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对网络质量的差异化需求。
然而,现有的切片方案都是使用用户手机号作为订购、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标识,这就导致使用同一应用账号下的多用户终端(对应多个手机号)若想使用切片服务,需各自分别订购切片,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同一应用账号下的多用户终端需各自分别订购切片才能使用切片服务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用户共享切片服务的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用户标识,以使服务平台接收所述应用登录请求,根据其内预存的用户标识与应用账号的对应关系查询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账号,查询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同时允许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一用户数量,以及查询对应的应用账号下当前在用专用网络切片的用户数量作为第二用户数量,响应于第一用户数量大于第二用户数量,生成携带所述用户标识的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并基于所述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为对应用户终端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
可选地,在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之前,还包括:
向服务平台发送切片订购信息,所述切片订购信息包括应用账号、所述应用账号下同时允许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数量、需要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标识,和订购要求,以使服务平台接收所述切片订购信息,分别为所述应用账号下需要使用切片服务的各个用户订购符合所述订购要求的专用网络切片,以及基于所述切片订购信息生成并存储用户切片对应关系表,所述用户切片对应关系表包括所述应用账号、所述应用账号下同时允许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数量,和需要使用切片服务的用户标识。
可选地,在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之后,还包括:
接收服务平台发送的网络状态切换请求,其中服务平台在基于所述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为对应用户终端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之前,查询对应用户终端当前网络状态是否支持专用网络切片,响应于查询结果为对应用户终端当前网络状态不支持专用网络切片,向对应用户终端发送网络状态切换请求并开始计时;以及,
基于所述网络状态切换请求提示用户进行网络切换,以使服务平台响应于在计时开始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判定对应用户终端已将网络状态切换到支持专用网络切片,或者响应于查询结果为对应用户终端当前网络状态支持专用网络切片,基于所述第一专用网络切片使用请求为对应用户终端提供专用网络切片服务。
可选地,在将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应用登录请求发送至服务平台之后,还包括:
接收服务平台发送的专用网络切片的服务信息;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2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