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9473.0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肖建胜;唐茂强;陆杰;李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汤辰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8 | 分类号: | B28C5/08;B28C9/02;B28C7/00;B28C5/00;C02F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回收 再利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余浆收集机构、余浆均化机构、余浆储存输送机构和电控操作单元,余浆收集机构、余浆均化机构和余浆储存输送机构依次连接;余浆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混凝土余浆,并向收集的混凝土余浆内添加缓凝剂;余浆均化机构用于对混凝土余浆均化处理;余浆储存输送机构用于对混凝土余浆进行储存,本发明采用竖直立式安装方式,能够将副桶底部的混凝土余浆完全抽取出来,解决主桶立式渣浆泵在主桶内抽不到底部混凝土余浆的问题,提高混凝土余浆的利用率;且能够对输送管道内的残留余浆反冲洗到副桶内,避免长期以往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保障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浆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余浆是管桩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经离心成型后从管桩内壁析出的悬浊液,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磨细砂、水、砂粉和减水剂等,当前,如何把余浆重新利用,以解决余浆排放时污染环境的问题,成为管桩生产行业共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余浆回收系统的过程具体为:管桩离心之后产生余浆,由吊机抓取管桩将余浆倒进余浆桶,余浆桶收集一定量的余浆之后,人工添加缓凝剂,在通过立式渣浆泵将余浆经过管道抽至均化桶,余浆在均化桶内加水进行均化,均化到一定浓度后,将均化好的余浆通过渣浆泵经过管道抽至集料桶进行临时储存,在搅拌站需要余浆时,再由渣浆泵通过管道将余浆抽至搅拌站上方的计量斗,由计量斗定量向搅拌站添加余浆。
上述的余浆回收系统在使用过程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余浆回收系统采用主桶立式渣浆泵,立式渣浆泵放在主桶内进行抽取混凝土余浆,对于主桶底部的混凝土余浆无法完全抽取,混凝土余浆利用率较低;
2.余浆输送管道较长,管道内容易残留余浆,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长此以往会导致余浆输送管道堵塞,影响余浆的回收再利用;
3.刚进入余浆桶的余浆浓度较大,水泥沙子含量高,易在余浆桶的底部沉淀堆积,造成渣浆泵堵塞;
4.均化桶通过浮力开关装置控制每次抽取余浆体积,再通过人工加水稀释使用,此方法存在每次使用余浆密度不均的问题,容易导致砼料状态变化大,用水量不易控制,拌和机手操作困难,管桩质量波动较大;
5.人工添加缓凝剂用量很难把握,没有衡量标准,大多根据经验判断,经常会造成管桩质量不稳定的质量问题,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市场销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余浆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余浆收集机构、余浆均化机构、余浆储存输送机构和电控操作单元,所述余浆收集机构、所述余浆均化机构和所述余浆储存输送机构依次连接,所述余浆收集机构、所述余浆均化机构和所述余浆储存输送机构均与所述电控操作单元连接;
所述余浆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混凝土余浆,并向收集的混凝土余浆内添加缓凝剂,并将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余浆输送至所述余浆均化机构;
所述余浆均化机构用于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余浆进行均化处理,并将均化后的混凝土余浆输送至所述余浆储存输送机构;
所述余浆储存输送机构用于对均化后的混凝土余浆进行储存,并将储存的混凝土余浆向搅拌站进行输送;
所述电控操作单元用于对所述余浆收集机构、所述余浆均化机构和所述余浆储存输送机构进行运行参数设定和运行控制,完成混凝土余浆的回收再利用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汤辰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汤辰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9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