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盐雾与污染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8737.0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淼然;慕仙莲;陈川;刘元海;王俊;李秋平;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污染 气体 共同 作用 腐蚀 试验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盐雾与污染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试验装置,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盐雾发生模块、空气调节模块和试验舱;盐雾发生模块内加入有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至少一种用于替代模拟相应污染物的盐溶液,盐雾发生模块通过将混合溶液雾化,产生混合盐雾,混合盐雾用于模拟现实中盐雾与至少一种污染物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环境,空气调节模块调节流经的混合盐雾的温度和湿度,混合盐雾最后流入试验舱。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方法,其根据目标腐蚀环境中对应污染物气体的摩尔浓度来计算出混合溶液中用于替代模拟相应污染物的盐溶液的摩尔浓度。本发明可以模拟实际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的情况,且实现对气雾的浓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盐雾与污染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中的盐雾、污染物气体等是影响设备和材料腐蚀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的实验设备只能够开展单一的盐雾实验或者污染物气体腐蚀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都是利用不同的实验设备开展多种顺序实验,无法体现盐雾与多种污染物气体共同作用的特征。
此外,现有的盐雾实验设备无法同时控制试验舱的相对湿度和盐雾浓度,与实际服役环境特点有较大差别。现有的实验设备及方法的不足,造成设备和材料的腐蚀实验与实际环境情况差异较大,无法真实模拟设备和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特点,结果误差较大。
另外,现有的盐雾实验设备中,其试验舱内的气体是直接排出的,需要设备不断产生较大量的盐雾气体输入至试验舱中,这样会造成较多的材料浪费和较大的能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模拟盐雾与污染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试验装置,其可以模拟实际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的情况,且可以实现对试验气雾的浓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从而模拟出实际服役环境,使得实验结果与实际服役行为的相关性更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方法,其通过浓度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合溶液中用于替代模拟相应污染物的盐溶液的浓度,从而能够准确的配置出混合溶液。
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盐雾与污染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盐雾发生模块、空气调节模块和试验舱;盐雾发生模块内加入有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至少一种用于替代模拟相应污染物的盐溶液,盐雾发生模块通过将混合溶液雾化,产生混合盐雾,混合盐雾用于模拟现实中盐雾与至少一种污染物气体共同作用的腐蚀环境,盐雾发生模块将产生的混合盐雾输送至空气调节模块,空气调节模块调节流经的混合盐雾的温度和湿度,流经空气调节模块的混合盐雾将流入试验舱,试验舱内用于放置需要进行试验的样品。
可选的,腐蚀试验装置包括内循环管道,内循环管道的一端与试验舱的排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空气调节模块的循环输入端连接,试验舱排出的混合盐雾将通过内循环管道输送至空气调节模块,空气调节模块对输送回来的混合盐雾重新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后重新输送回试验舱内。
可选的,试验舱内部的上端设有气雾扩散通道,气雾扩散通道上开设有若干输出孔,输出孔分布在试验舱内部的上端的多个位置,气雾扩散通道与空气调节模块连接,从空气调节模块输送过来的混合盐雾将首先进入气雾扩散通道中,气雾扩散通道中的混合盐雾将从输出孔分散输出至试验舱内。
可选的,气雾扩散通道沿试验舱的上端边缘设置。
可选的,盐雾发生模块包括储液箱、雾化器和风机,混合溶液装入储液箱中,雾化器用于将储液箱中的混合溶液雾化产生混合盐雾,盐雾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空气调节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气雾传输管道连通,风机用于将混合盐雾输送进第一气雾传输管道,为混合盐雾的向前运动提供动力。
可选的,雾化器包括超声振动片,超声振动片设在储液箱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8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