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09860.6 | 申请日: | 202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彭振华;李俊彦;王敬奎;王金昌;刘建立;高秀宝;高飞;郭鸿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8B21/02;G08B21/10;G08B7/06;G08B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文娥 |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施工 安全 预警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地下洞室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包括:获取地下洞室内的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判断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电子围栏区域;如果是,向人员发送位置预警信息,以对人员进行安全预警。将人员定位与自动化监控量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双向联动,洞外管理人员知道洞内的安全状态与人员状态,洞内人员能知道自身所处环境安全状态同时也能接受洞外反馈的预警指令,及时逃生,时效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洞室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水封油库具有安全、环保、经济和占地少等优点,是开展能源储存、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开展地下水封油库建设,进行战略石油储存工作,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安全形势。然而,对于大型的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失稳与结构破坏的预测方法与标准尚不成熟,同时,洞库内施工环境恶劣,通讯受阻,定位不准,施工人员的安全往往处于“黑箱”状态,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科学预测围岩破坏,并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预警信息,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难题,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配套的监测预警装备,达到洞库施工安全智能安防的目的,保障洞库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方法,其中,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中心服务器;方法包括:获取地下洞室内的人员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判断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电子围栏区域;如果是,向人员发送位置预警信息,以对人员进行安全预警。
进一步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地下洞室内的围岩安全状态信息;根据围岩安全状态信息确定电子围栏区域。
进一步地,其中,围岩安全状态信息包括围岩深部位移、围岩应力和围岩收敛变形;根据围岩安全状态信息确定电子围栏区域的步骤,包括:将满足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和第三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区域确定为电子围栏区域;第一特征为围岩深部位移大于第一位移预警值;第二特征为围岩应力大于第一应力预警值;第三特征为围岩收敛变形大于第一收敛变形预警值。第二方面,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随动预警装置。
进一步地,其中,地下洞室内的人员佩戴有便携报警终端,便携报警终端与至少一个预设的基站通信;获取地下洞室内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获取便携报警终端的定位信号;根据定位信号获取便携报警终端距离至少一个预设的基站的距离信息;采用预设的定位算法根据距离信息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向人员发送位置预警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人员佩戴的便携报警终端发送位置预警信息,通过便携报警终端向人员进行预警提示。
进一步地,其中,方法还包括:根据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围岩安全状态信息生成地下洞室内对应的监测报表;其中,监测报表记录有地下洞室内所有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围岩安全状态信息;将监测报表发送至中心服务器对应的显示设备,通过显示设备对监测报表进行展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装置,应用于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其中,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下洞室内的人员的位置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判断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电子围栏区域;如果是,向人员发送位置预警信息,以对人员进行安全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9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