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6148.7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朱鹏元;周永新;顾绍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2003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堵塞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包括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瓶口端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固定连接有引流硬管和通气管,所述引流硬管连通连接有引流软管,此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原本引流硬管与引流软管的连接处容易因为引流物经过时的重力,而导致连接处的软性引流硬管发生弯折,进而使引流管出现堵塞情况,同时,引流物中还容易出现坏死物质沉淀、蛋白质沉积的肉状引流物,导致被引流进水封瓶中后,插入液体中的引流硬管的管口处容易被肉状引流物堵塞,出现无法正常引流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气胸等病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胸腔闭式引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包括三种引流方式,一是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二是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三是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内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例。
目前,医生在给患者做完胸腔闭式引流后,一般会将水封瓶挂在病床边或是直接放置地面上,使水封瓶的位置更低,而水封瓶中的引流硬管一般为硬性引流硬管,而用于引流的引流管都是软性管,当软性引流管插入硬性引流硬管中进行引流工作后,连接处容易因为引流物经过时的重力,而导致连接处的软性引流硬管发生弯折,进而使引流管出现堵塞情况,同时,引流物中还容易出现坏死物质沉淀、蛋白质沉积的肉状引流物,导致被引流进水封瓶中后,插入液体中的引流硬管的管口处容易被肉状引流物堵塞,出现无法正常引流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气胸等病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其中,包括:
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瓶口端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固定连接有引流硬管和通气管,所述引流硬管与引流软管连通,且所述引流硬管位于所述水封瓶内的一端开设有清理槽口,所述封盖下方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水封瓶中的防护盒;
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还包括: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封盖的顶端,所述气囊包裹在所述连接头外部,所述气囊中设置有多组分别与内部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簧,且所述充气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盒中并与所述气囊相连接;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盒中并与所述充气组件相连接,解决了原本引流硬管与引流软管的连接处容易因为引流物经过时的重力,而导致连接处的软性引流硬管发生弯折,进而使引流管出现堵塞情况,同时,引流物中还容易出现坏死物质沉淀、蛋白质沉积的肉状引流物,导致被引流进水封瓶中后,插入液体中的引流硬管的管口处容易被肉状引流物堵塞,出现无法正常引流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气胸等病症的问题。
上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用防堵塞机构,其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护盒内并与所述封盖底端固定连接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防护盒底端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封盖固定连接有设置于所述防护盒内的充气筒,所述充气筒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封盖插入所述气囊内的充气头,且所述充气筒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且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与所述充气筒内部轴向滑动的活塞块,所述螺纹杆还连接有限位机构,解决了原本引流硬管与引流软管的连接处容易因为引流物经过时的重力,而导致连接处的软性引流硬管发生弯折,进而使引流管出现堵塞情况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6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