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及运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90663.4 | 申请日: | 202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席;赵希峰;张洪军;臧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0;C02F3/32;C02F3/12;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孙续 |
| 地址: | 150025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人工 湿地 污染 水深 净化 装置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水流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首处理单元(2)、中间处理单元(3)和尾处理单元(4),所述首处理单元(2)与中间处理单元(3)之间以及中间处理单元(3)与尾处理单元(4)之间均设置有单元隔板(17),所述首处理单元(2)与入水口(1)相连,所述尾处理单元(4)与出水口(5)相连,所述单元隔板(17)上开设有过水口(9),每个处理单元均包括多个净化室,相邻净化室之间设置有净化室隔墙(18),每个净化室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层基质(12)、主层基质(13)、辅层基质(14)和底层基质(15),每个处理单元的底层基质(15)下方均设置输水管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处理单元(2)内的顶层基质(12)采用粗砂,主层基质(13)采用粒径为8-15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8-0.20),辅层基质(14)采用粒径8-15mm的碎石和木质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5-0.12),底层基质(15)采用粒径为15-25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8-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处理单元(3)内的顶层基质(12)采用中砂和粗砂,混合质量比例为1:(2.5-5.0),主层基质(13)采用粒径为5-10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5-0.15),辅层基质(14)采用粒径5-10mm的碎石和木质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2-0.1),底层基质(15)采用粒径为10-20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5-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处理单元(4)内的顶层基质(12)采用中砂和粗砂,混合质量比例为1:(1.2-2.0),主层基质(13)采用粒径为3-8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8-0.16),辅层基质(14)采用粒径3-8mm的碎石和木质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5-0.12),底层基质(15)采用粒径为8-15mm的碎石和污泥生物炭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08-0.16)。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生物炭通过净水厂的污泥和秸秆混合均匀造粒后热解制备,秸秆采用玉米秸秆粉碎后经过风选后的秸秆皮,秸秆皮的粒径小于1.0mm,净水厂的污泥晾晒含水率至25-45%,按污泥:秸秆=1:(0.05-0.15)的比例混合进行造粒,造粒后的污泥颗粒晾晒至含水量低于5%,在升温速率为10-15℃/min和加热温度为550-750℃的条件下热解2-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生物炭为树枝、树根和木材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粉碎后热解制备,粉碎粒径为6-12mm,在升温速率为10-15℃/min,加热温度为500-700℃条件下热解2-3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基质(12)的厚度为50-150mm,所述主层基质(13)的厚度为300-500mm,所述辅层基质(14)的厚度为200-300mm,所述底层基质(15)厚度为50-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深度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基质(12)上方种植有植物(11),所述植物(11)采用黄菖蒲和马蹄莲混合栽培,株距为10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06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