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88977.0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7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贺红星;邓运生;何勰;龚政;田浩;周越;汪成鹏;沈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长江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2 | 分类号: | E02D17/12;E02D15/02;E02D17/08;E02D5/74;E02D17/02;E02D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仁合利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5 | 代理人: | 黄昀 |
地址: | 438000 湖北省黄冈***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地下 综合体 狭窄 超深肥槽 回填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适用于深基坑肥槽回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
S2、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
S3、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
S4、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
S5、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基坑肥槽结构包括支护桩(1)、混凝土冠梁(2)、锚杆(3)、锚具(4)、地下室外墙(5)、基础底板(6)、肥槽(7)。所述肥槽(7)设计预留宽度1200mm,根据实际作业情况,扣除组合钢腰梁、锚具(4)及钢绞线预留长度外,肥槽(7)实际剩余作业空间约600mm,有限作业空间安全隐患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在对肥槽进行回填前,必须清理至基础底面标高,同时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杂物清除干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01、从现场废弃土中筛选出的土料,并对土料进行破碎、筛选,得到粒径小于4mm的土粒;
S02、先将水加入到拌锅中,再向所述拌锅中加入所述固化剂,启动搅拌器搅拌30s;
S03、按照比例加入土料,在加入土料的过程中,将土料分为多组,分成多次添加;加入第一组土料后,在保持搅拌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再加入下一组土料,直至将土料完全加入到拌锅内;
S04、向拌锅内加入膨胀剂,搅拌器搅拌40s,所述流态固化土制作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岩土固结剂是预拌流态固化土的核心材料,其是以CaO、活性Al2O3和SiO2为主要成分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通常固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5~20%;硅酸盐5~15%;水泥1~10%;氟硅酸盐1~5%;氧化硅1~10%;氧化钙1~10%;石灰石1~5%;氧化铝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包括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流态固化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拌流态固化土性能要求:固化土的坍落度为150~200mm,3、7、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不低于0.2、0.4、0.8MPa,回填肥槽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初凝时间不小于3h、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流态固化土采用汽溜槽辅助进行浇筑回填。同时,制作分层标尺杆用于控制流态固化土的分层下料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流态固化土的厚度在150mm~22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5中,在浇筑完填筑体顶层后,应立即对填筑体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长江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长江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89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