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降低碳源消耗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9737.6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联;肖秀梅;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勤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C02F1/0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程武红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处理 系统 降低 碳源 消耗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降低碳源消耗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汽提脱氨系统、气液分离系统、氨气回收系统、氨水储罐;所述汽提脱氨系统的侧部上方连通设置有含氨原水供给系统,汽提脱氨系统的侧部下方连通设置有蒸汽供给系统,汽提脱氨系统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液碱供给系统;所述汽提脱氨系统与气液分离系统的出液端相连通;氨气回收系统与汽提脱氨系统的另一排气端相连通,并与气液分离系统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氨水储罐上设置有将氨水排出的氨水外排系统。本发明针对污水中的氨氮指标,有效降低水质氨氮的情况下,从而降低投加“碳源”的消耗,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同时,降低“碳源”成本。同时根据需求,氨氮可有效资源转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降低碳源消耗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周边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城市建设、工业生产都对城市周边区域内的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这严重影响了周边区域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必须加强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
近年来,针对污水厂的提标改造逐渐提上日程。高效、稳定的污水脱氮技术的研究对于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在厌氧、缺氧及好氧交替环境下运行,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强化生物脱氮是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尽管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应用于污水生物脱氮的技术依然是消耗“碳源”的异养脱氮技术,“碳源”已成为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甲醇、葡萄糖或发酵物质等外加“碳源”已成为污水处理厂(尤其是低“碳源”污水处理厂)TN达标排放或提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但是生物脱氮性能受污水中“碳源”的类型、浓度的影响较大,有效的“碳源”供给是维持微生物新陈代谢及工艺脱氮效果的保障。由于脱氮菌在活性污泥中与其他菌共存,脱氮过程微生物对“碳源”需求的不同及污水中有效“碳源”的不足或过量等因素均可造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氮去除率的不理想,无形中增加了“碳源”投加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降低碳源消耗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针对污水中的氨氮指标,有效降低水质氨氮的情况下,从而降低投加“碳源”的消耗,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同时,降低“碳源”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降低碳源消耗的装置,包括:
汽提脱氨系统,所述汽提脱氨系统的侧部上方连通设置有含氨原水供给系统,所述汽提脱氨系统的侧部下方连通设置有蒸汽供给系统,所述汽提脱氨系统的中部连通设置有液碱供给系统;所述含氨原水供给系统将含氨原水由上至下供给,含氨原水与蒸汽进行逆向对流接触,蒸汽把含氨原水中的氨剥离出去;
气液分离系统,所述汽提脱氨系统与气液分离系统的出液端相连通,用于将从汽提脱氨系统排出的含氨蒸汽冷凝成液态并进行气液分离,经气液分离器后的液体打入汽提脱氨系统进行浓缩提浓;
氨气回收系统,所述氨气回收系统与汽提脱氨系统的另一排气端相连通,并与气液分离系统的出气端相连通,用于对氨气进行持续吸收;
氨水储罐,所述氨水储罐与氨气回收系统的氨水输出端相连通,用于对处理后的氨水进行存储;所述氨水储罐上设置有将氨水排出的氨水外排系统。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汽提脱氨系统包括:
汽提脱氨塔,所述汽提脱氨塔的底端设置有脱氨废水排出管,所述汽提脱氨塔的顶端设置有与氨气回收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混合气输送管,所述汽提脱氨塔的侧部上方设置有与气液分离系统排液端相连接的回水管道。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汽提脱氨塔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交错设置有若干层塔板,每层塔板提供给含氨原水与蒸汽接触的平台,塔板之间设有连接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勤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勤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9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搁架升降装置及冰箱
- 下一篇:BIM模型的管理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