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陀螺飞轮组件静不平衡量前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5390.X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6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白永杰;龙春国;李媛;马本富;张志涛;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6 | 分类号: | G01M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陀螺 飞轮 组件 不平 衡量 前期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挠性陀螺飞轮组件静不平衡量前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特点为:安装座与导磁芯为同种软磁合金;飞轮组件挠性接头的外伸出柱体与安装座上的中心孔穿装配合,并经锁紧螺母固定;四根导磁芯插固于安装座上的四个导磁芯安装孔内,四个导磁芯上端与飞轮组件下端之间设有气隙;四个激磁线圈分别缠绕在四根导磁芯上伸出部上,并依次串联连接;四个激磁线圈首端和尾端外接一测量线路,测量线路两组电阻与激磁线圈并联,构成桥式测量电路;四个激磁线圈首端和尾端连接交流电源,为交流电压输入端,从四个激磁线圈中部连接点引出一输出线,从测量线路中部连接点引出另一输出线,两输出线端构成测量输出端。本发明提高了陀螺仪精度,对接头无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挠性陀螺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挠性陀螺飞轮组件静不平衡量前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挠性陀螺仪作为一种高度精密仪器,其基本组成由电机带动驱动轴,通过内挠性轴、平衡环、外挠性轴,最后驱动飞轮组件高速旋转,获得导航及定位用的角动量。微型挠性陀螺仪挠性接头允许仪表壳体相对于飞轮绕两个正交轴旋转,挠性支承的弹性刚度由支承本身产生的动力效应来补偿而实现转子达到自由状态,并通过安装在壳体上的传感器定子输出与转角成比例的电压。微型挠性陀螺仪可以敏感两个方向的角速度,即它具有两个自由度。微型挠性陀螺仪一般工作在力反馈闭环条件下,陀螺仪通过反馈力矩作用转子随壳体相对惯性空间转动,从而指示仪器工作。
微型挠性陀螺仪飞轮组件,其基本组成包括驱动轴、挠性接头、飞轮组件。挠性接头具有内外挠性轴,其对飞轮组件起挠性支承作用。若飞轮组件的重心位于支承中心上,则飞轮组件不会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产生漂移。而事实上,飞轮组件零部件受加工精度、尺寸公差、材料均匀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组件的重心总是会与支承中心偏离,且支承中心由内外挠性轴构成,两者相差90度,也并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由上述因素引起的陀螺仪与加速度有关漂移难以避免。
降低不平衡量影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在组件增加调整机构,装配成陀螺仪,通过多位置翻滚测试,可以得出不平衡量数值,通过对调整机构位置、重量等的调整,可以精确达到陀螺仪具有较小不平衡量的目的。该种方法需要足够大空间保证;其二,在陀螺仪尺寸较小,无法采用增加调整机构的情况下,将不平衡量在调试过程测试出来,然后对飞轮组件采用激光或机械方法直接去重达到精确平衡的目的。
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1)微型挠性陀螺仪尺寸若太小,陀螺飞轮组件则无空间采用调整机构的,无法采用该措施;
2)装配后飞轮表面去重,存在效率低、去重难度大、准确性差、容易伤害接头等弊端。
微型挠性陀螺仪提前对组件静不平衡量去除是克服上述局限性的较优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挠性陀螺飞轮组件静不平衡量前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之一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挠性陀螺飞轮组件静不平衡量前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四根导磁芯、四个激磁线圈、弹性螺母及飞轮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5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