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实时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552666.9 | 申请日: | 2022-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5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星;沈昊;潘登;梁雨;姜巍;张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萃声光微纳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382 | 分类号: | B23K26/382;B23K26/70;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许佳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层 结构 激光 穿孔 实时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实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两个振动信号采集点,基于两个所述采集点采集振动信号;其中所述采集点以加工点为中心,在所述加工点两侧对称分布;
基于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变化,判断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的完成度;
所述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的完成度包括: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未完成、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并进入下一层加工;
判断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的完成度包括:
获取的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一状态时,则判定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未完成;
获取的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二状态时,则判定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
获取的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三状态时,则判定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并进入下一层加工;
所述第一状态包括: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
所述第四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均高于预设强度,且振幅均为连续状态;其中,所述预设强度为激光加工开始前的振动信号强度;
所述第五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四状态后,并在保持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其中一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高于所述预设强度,且振幅为连续状态,而另一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仍然保持所述预设强度;
所述第二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四状态后,并在保持第二预设时间后,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降低,直至降低至所述预设强度,并保持所述预设强度;
所述第三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二状态后,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均又增强并高于所述预设强度,且振幅为连续状态。
2.一种用于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实时检测系统,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传输模块和检测模块;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加工点的振动信号;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振动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的完成度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实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两个探测器,所述探测器位于多层结构的被加工面,且在所述加工点的两侧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层结构的激光穿孔实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判定单元、第二判定单元和第三判定单元;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一状态时,则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未完成;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二状态时,则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为第三状态时,则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加工层的激光穿孔加工完成,并进入下一层加工;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包括: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
所述第四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均高于预设强度,且振幅均为连续状态;其中,所述预设强度为激光加工开始前的振动信号强度;
所述第五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四状态后,并在保持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其中一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高于所述预设强度,且振幅为连续状态,而另一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仍然保持所述预设强度;
所述第二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四状态后,并在保持第二预设时间后,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的振幅强度降低,直至降低所述预设强度,并保持所述预设强度;
所述第三状态为: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在完成所述第二状态后,加工点对称两侧的所述振动信号均又增强并高于所述预设强度,且振幅为连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萃声光微纳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萃声光微纳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26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