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1279.3 | 申请日: | 202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1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李伟业;杜文清;赵兴祖;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38/08;B32B38/16;B32B38/00;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朱迪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隔热 密封圈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密封圈包括:硅橡胶(3)和密封圈衬套本体(4),所述硅橡胶(3)填充于密封圈衬套本体(4)的表面和内部间隙形成隔热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衬套本体(4)包括针刺纤维毡(1)和无机纤维套管(2),所述针刺纤维毡(1)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细薄条状纤维毡结构,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为编织管状结构,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套设于针刺纤维毡(1)的外部,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于针刺纤维毡(1)的合件首尾相接形成密封圈衬套本体(4);
所述针刺纤维毡(1)采用可耐受1000℃高温2小时的纤维材料制造,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采用可耐受1000℃高温2小时的纱线材料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刺纤维毡(1)采用莫来石纤维、石英纤维、氧化铝纤维或碳化硅纤维制造;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采用细度为60tex-140tex的氧化铝纤维纱线、石英纱线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纤维套管(2)的内径为4mm-10mm;所述针刺纤维毡(1)与无机纤维套管(2)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圈衬套本体(4)的高度为6mm-10mm,所述密封圈衬套本体(4)的厚度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密封圈的体密度为0.11g/cm3-0.18g/cm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衬套本体(4)的首尾衔接处采用阶梯衔状结构。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耐高温隔热密封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针刺纤维毡剪切成截面为长方形的毡条,将针刺纤维毡条放入硅橡胶溶液中完全浸没,浸泡15min后取出,将毡条装入条形模具后放入烘箱中,首先在40℃条件下保温2h,然后在70℃条件下保温4h,最后在120℃条件下保温4h固化,然后取出针刺纤维毡条完成初步定型;
S2:以耐高温纱线为原料,在编织机上编织与针刺纤维毡条尺寸相匹配的无机纤维套管(2);
S3:将初次定型的针刺纤维毡条上下接口均削掉一个的长方形截面,保证上下接口处能够合并;
S4:将均削后的针刺纤维毡条装入无机纤维套管(2)中,然后将无机纤维套管(2)的一端套进另一端,重合长度为5-15mm,此时针刺纤维毡条的上下接口刚好完全重合,得到密封圈衬套本体(4);
S5:将密封圈衬套本体(4)放在圆形模具上固定,然后用硅橡胶溶液浸渍15min,将装有密封圈衬套本体(4)的模具放入烘箱中进行二次热处理,首先在40℃条件下保温2h,然后在70℃条件下保温4h,最后在120℃条件下保温4h固化完成二次定型,冷却后取出得到耐高温隔热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12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