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41080.2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0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宾峰;魏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B01D53/02;F23M9/10;F23C9/00;F23C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焦海峰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系统 氨气 氧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器,通过在具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反应室内部安装能够使得气体在反应室内部循环往复流动的导流器,同时将用于催化燃烧反应的催化剂设置在气体循环往复流动的必经途径,通过交替地开闭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以获得不受气体流量和流速影响的燃烧室。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方法,通过让氨气在反应室内部循环往复流动以反复通过催化剂进行催化燃烧反应,从而提高氨气的催化燃烧效率,同时,还通过在反应室内部气压上升至阈值时排出废气,此时反应室内部的气压较高,在出气管道的瞬间会产生爆裂气流,爆裂气流将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杂质冲出,以清洁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使用催化剂存在下的燃烧处理废气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器。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领域中,氨气通常通过催化燃烧反应进行处理,但是氨气存在排放气量大,流量、浓度不稳定,随时排放随时处理,处理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实现低浓度氨气深度脱除是该领域面临的挑战。
现有的设备中,氨气通常未能充分地催化燃烧就排放到大气中,这是由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催化性能受到氨气浓度、催化温度和空速的影响,反应完全的催化燃烧要求较高浓度的氨气、适当的催化温度和较低的空速。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421369A设置移动式脱附催化燃烧车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公开了使用活性炭吸附低浓度氨气,待其吸附饱和后将氨气脱附后进行燃烧的处理系统,其能够向燃烧室提供稳定浓度的氨气,并且通过燃烧室提供的稳定的催化温度。
但是,尾气的排放流量和流速的不稳定依然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尾气的流速较快时,尾气中的一部分氨气尚未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即被带离燃烧室,导致催化反应不充分。
并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即使事先对尾气进行过滤、清洗,也难免会有一些细微的杂质进入到燃烧室中,逐渐造成催化剂的堵塞,影响氨气透过催化剂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器,以解决如何在氨气的流速不稳定时使其能够充分地催化燃烧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解决尾气中携带有细小的杂质,杂质逐渐堵塞氨气催化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尾气除氨系统的氨气氧化器,反应室;催化剂,设置在所述反应室的中间并且将所述反应室的内部隔断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催化剂是网架结构;进气管道,连通反应室的内部,并且用于向所述反应室通入含有高浓度氨气的尾气;加热器,设置在反应室的内部,并且用于升高所述反应室内部的温度,使得所述反应室内部具有令氨气产生催化燃烧反应的初始温度;出气管道,连通反应室的内部,并且用于排出经过催化燃烧反应后的氨气;导流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室的内部,并且引导所述反应室内部的气流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循环往复流动;阀组,用于交替地开闭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以使得所述进气管道开启时所述出气管道关闭,而所述出气管道开启时所述进气管道关闭。
进一步地,导流器包括涡流风机,所述涡流风机的扇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部并且正对于所述进气管道,所述涡流风机用于轴向吸入气体并且径向排出气体,以使得第一腔室内部的气体沿着所述反应室的中心透过所述催化剂进入第二腔室,然后沿着所述反应室的壁面流动并且再次透过所述催化剂进入第一腔室。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导流器包括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设置第一腔室内部并且同轴连接所述进气管道,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催化剂,所述文丘里管的喉道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气管道开启时,第一腔室内部的气体被所述通孔吸入到所述文丘里管内部并且透过所述催化剂流向第二腔室,然后沿着所述反应室的内壁再次透过所述催化剂流向第一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1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